5月27日,香港校董學會邀請了該會名譽會長、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以「一帶一路」作專題演講。我一向對陸上及海上絲綢之路很感興趣,當然不會錯過。
當天三點,陳先生準時到達。他態度親切,談吐溫文,很是瀟灑。他的分享不用講稿,也不需簡報,只是自然地分享他的所知,親身的體會;沒有學者的理論,專家的研究,但內容非常在地,讓我們更了解這個世界矚目的中國政策。
他說,近兩年,在內地對「一帶一路」的討論已非常火熱,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國策,橫跨政治、經濟、外交、商貿、文化的30年國策。內地的央企、國企及民企無一不加以響應配合,差不多所有的企業單位都以「一帶一路」為他們的主要策略方針,就如當年的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廣州亞運一樣,「一帶一路」是全國關注的事項,可說是鋪天蓋地,人人關心。
陳智思說當年的CEPA只是有關香港和內地經貿的緊密聯繫,其作用已對香港非常巨大,今次的「一帶一路」國策,是全中國與全世界的經貿關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參與的國家及地區之多,受高度重視,世界各地的領袖,外長及財經官員無不雲集北京,連剛宣布脫歐的英國也非常積極,希望參與其中,避免被孤立。
「一帶一路」的概念是中國和周邊的地區的經濟一起發展。第一波是基建,包括建公路和鐵路。中國有豐富的基建經驗,尤其是高鐵的技術。高鐵是快速的運輸系統,將大大促進了人流和物流,可把不同地區和國家連貫起來。第二波是經濟、貿易和文化的交流,可互通有無,促進經濟發展,這樣可以達至互惠互利的多贏發展。
陳智思是泰國華僑之後,較熟悉「一帶」,即海上絲路「一帶」,他說東盟包括了十個國家,有超過四億的人口。因為地理上鄰近中國,所以是容易和中國加強聯繫的經濟夥伴。他說,新加坡、印尼、菲律賓及泰國的領導人最近都來港訪問,商談「一帶一路」的機遇。他相信,香港確實可發揮中介角色,幫助中國的企業「走出去」。因為香港有較高的自由度,而且法制完善,認受性較高,所以新特首林鄭月娥在上任之後,將更主動與東盟諸國打好關係,希望把握這個重大的機遇!
21世紀是區域經濟的年代,無論歐盟或東盟都是國與國之間聯盟起來,以爭取較佳的貿易條件。陳智思說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也是希望發展區域性經濟。香港地小,只有七百萬人口,影響力非常有限,所以「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的發展,與香港息息相關,香港各界人士必須好好認識啊!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校長 陳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