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林健鋒促開啟經濟新引擎

時間:2017-06-02 03:15:14來源:大公網

  圖:林健鋒表示面對競爭,香港絕不能「單打獨鬥」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行政會議成員、商界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早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到內地拓展業務,是首批在內地開廠的港商,搭乘了內地改革開放的「頭班車」。回歸20年,香港與內地經濟的聯繫更加緊密,林健鋒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面對不同城市激烈競爭,香港絕不能「單打獨鬥」,更不能長期「食老本」,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他認為,國家「一帶一路」及大灣區計劃蘊藏着巨大商機,將是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大公報記者 李淇 石璐杉

  搭上內地經濟發展「頭班車」

  林健鋒從美國學成返港後,正值國家改革開放初期,他於是隨父親林亮北上拓展玩具業務,成為首批在內地開廠的「開荒牛」。憶述當年的情形,林健鋒說:「當時無熱水、無冷氣、只在俗稱公社的政府宿舍過夜,打電話要接駁至電話公司才能打出,生產更隨時停電」,生活非常不容易。他指,很慶幸當年自己肯捱肯搏,從而搭上內地經濟發展「頭班車」,更勉勵年輕人要勇於嘗試,「只要肯去探索肯去試,永遠有機會。」

  回歸20年,林健鋒亦慢慢實現了由商及政的轉變,成為行會、立會「雙料議員」和全國政協委員,並參與創立了經民聯。他形容從商及從政差別很大:「只要我造的玩具東西符合標準,都可算是為人製造歡樂;但在議會內,很多人會為政治理念或選票,做些並非所有人都認同的動作,包括以說話或行動來衝擊某些人。但如每樣事情都要以牙還牙,那會十分痛楚。」林健鋒認為,社會要好,官商民必須合作,就算事情多不如意亦不應事事投訴,凡事應用開心態度,理性溝通,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盡量發揮自己能量。

  官商民必須合作

  談及20年來最難忘的事,林健鋒說,1997年7月1日凌晨時分看着國旗升起並奏唱國歌,心情十分激動,「五星旗升起時我真的是眼濕濕」。林健鋒認為,無論這些年經歷多少風雨,回歸都值得港人高興及慶祝,「我們可以重新檢討及開始,整合回歸後發生的事,哪些可做得更好,需要改善的地方作出改善。」

  與很多香港人一樣,2003年亦令林健鋒難以忘懷。林健鋒表示,當年不少企業受SARS影響,產品出入口非常困難,甚至有謠言稱香港貨物會被污染;於是他親自代業界向外國領事、商會等解釋,再三強調貨物經嚴格認證。而當年亦恰逢林健鋒兒子林凱章在美國大學畢業,林健鋒一家人去美國參加他的畢業禮,從香港到美國的航班上甚至只有六名乘客。但面對疫情,港人齊心合力,國家亦擔當最堅實後盾,不但支援抗疫物質,亦開放了自由行,讓香港經濟及旅遊業重新帶動,「這些都是中央看到有困難時義不容辭相助。」

  港人煩厭政治紛爭

  二十年,幾許風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香港中小企亦首當其衝,命懸一線。當時政府預計最少逾兩成企業會面臨倒閉,林健鋒遂向政府建議設一千億元「中小企特別信貸保證計劃」。「我同政府講,錢即是氧氣,那些人還沒死,只是奄奄一息,現在輸送氧氣他們肯定能獲救」。結果,政府即時採納其建議,極速批出千億信貸基金,讓中小企拿到資金渡過時艱。

  特區政府換屆在即,林健鋒直言:「香港人已對政治紛爭感到煩厭,當前要務是必須搞好經濟創造就業吸引投資,政府未來幾年應集中精力,推動經濟發展。」面對不同城市激烈競爭,林健鋒認為,香港絕不能「單打獨鬥」,更不能長期「食老本」,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他指出,國家「一帶一路」及大灣區計劃蘊藏着巨大商機,將是香港經濟發展新引擎。林健鋒又建議政府盡快設立專責委員會,集合政府部門、政商學等各界精英,共同商討如何配合「一帶一路」及大灣區規劃,並盡快落實「雙層利得稅」建議,幫助中小企及初創企業減輕經營成本。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