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梁君彥:重拾多元融會之道

時間:2017-05-22 03:15:09來源:大公網

  圖:梁君彥表示,要改善行政和立法關係,政府和議員都有責任坐下來檢討,先易後難地解決爭議 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香港回歸20年,立法會議事風氣有極大的轉變,「拉布」、「掟嘢」司空見慣,今屆更出現宣誓風波、衝擊議會等亂象。2004年起進入議事廳、去年當選立法會主席的梁君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指出,社會各方愈來愈堅持己見,令爭拗不斷,他希望大家能夠重拾香港的成功之道──多元融會。梁君彥表示,要改善行政和立法關係,政府和議員都有責任坐下來檢討,先易後難地解決爭議。他又認為,無論是議員,還是香港市民都應多了解國家發展,亦樂意率領全體立法會議員到內地交流。

  上屆議會議員平均年齡58歲,今屆是52歲,面對一個更年輕化、意見亦更紛紜的議會,梁君彥指出,議會的演進反映的正是香港民主化的過程。「港英政府時期給你的民主,有幾多呢?大家有目共睹,它臨走才給你民主。那時大家都是講經濟,講搵食,但現在是當家作主,大家去關心政治,關心政府施政,關心民生福利,這些都是正常的。」

  政府議員有責坐下來傾

  但在梁君彥的眼中,過去的議會風氣「簡單得多」,很多爭拗都可以坐下來傾,做事比較快。他憶述剛剛進入議會時,碰上金融海嘯雷曼事件,工商界當時建議政府搞信貸擔保,最後落實1000億元信貸擔保,在財委會五分鐘都不用就通過了,梁君彥直言:「實際上議會是可以做到事。」但近十年議會「拉布」成風,造成很大問題。

  「過去100多年,因為多元化的衝擊,我們可以融會、歸納、集大成,我們才行得快;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有多元化,有不同意見,但我們歸納不了,大家都是搏命地堅持己見,我們是否可以參考過去的成功之道,繼續走下去呢?」梁君彥希望港人藉着回歸20年之際總結和反思,其實很多意見各方都是大致相同的,不需要你死我活,但有些問題有爭拗,則可以先易後難去處理。

  梁君彥坦言,議會是一個爭拗的地方,但是有規則去解決爭拗,這個就是表決。對於如何提升議會進度,梁君彥認為,政府和議員應該加強溝通,政府亦應該將施政理念向市民解釋清楚,爭取支持。為了改善行政立法關係,梁君彥在與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會面時,還提出了兩大具體建議,包括:邀請特首每周到議會與議員會面以及縮短議員向政府提質詢的七日通知期,並獲得正面回應。

  願率領全體議員內地交流

  而早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視察澳門立法會時寄語議員要有國家觀念,梁君彥認為,這對香港亦有啟示:「認識國家不但是議員,亦是市民要做的。」對於是否會考慮帶領全體議員到內地考察,梁君彥表明,議員多到內地走一走、看一看是好事,也並非立法會主席才能帶隊,其他委員會都可以自己組織考察,「但如果是有需要由我去帶隊的,我亦很樂意去做。」早前有議員曾建議下屆政府安排全體立法會議員考察大灣區,梁君彥表示,如果真的是可以70位議員一齊上去,去看看科技、金融、再工業化,對議員將是很好的參考。他說,大家多些溝通,可以讓議員明白內地的做事方式,以及了解與香港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