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福建艦已初步具備全甲板作業能力。圖為(左起)殲-15T、空警-600和殲-35三型艦載機列陣福建艦飛行甲板。 新華社
央視新聞13日在報道中明確指出,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海試告捷。報道指出,從2024年5月福建艦啟動首次海試,至2025年9月宣布完成關鍵彈射試驗,福建艦在一年多時間內順利開展多次海試,進度遠超預期。
此前,海軍已公布殲-15T、殲-35和空警-600艦載機在福建艦上成功實施彈射起飛和着艦訓練。此間軍事專家表示,海試告捷意味着福建艦在包括電磁彈射和回收能力等多個方面,都已經具備服役條件,福建艦服役進入最後倒計時。\大公報記者 馬靜北京報道
福建艦,舷號18,是我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於2022年6月17日正式下水,滿載排水量8萬餘噸,採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是全球首艘採用常規動力電磁彈射技術的航空母艦。
已初步具備全甲板作業能力
福建艦從建造到下水再到海試,成長歷程中的每一步,都備受關注。2024年5月8日,福建艦圓滿完成為期8天的首次航行試驗任務,順利返回江南造船廠碼頭。試航期間,福建艦完成了動力、電力等系統設備一系列測試,達到了預期效果。2025年9月22日,中國海軍宣布,殲-15T、殲-35和空警-600三型艦載機,已於此前完成在福建艦上首次彈射起飛和着艦訓練,標誌着福建艦具備了電磁彈射和回收能力,使福建艦初步具備全甲板作業能力,為後續各型艦載機融入航母編隊體系打下良好基礎。
三型艦載機在福建艦上首次彈射起飛和着艦訓練後,福建艦何時服役的消息備受關注。2025年9月25日下午,國防部舉行例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表示,殲-15T、殲-35和空警-600艦載機在福建艦上成功實施彈射起飛和着艦訓練,在我國航母建設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福建艦試驗訓練正按計劃順利推進,大家期盼的那一天不會太遠了。
專家:中國至少需要6艘航母
軍事專家張軍社對大公報記者表示,央視宣布「海試告捷」意味着福建艦航母電磁彈射和回收能力已經完全具備入列必要條件。軍事專家宋忠平亦對大公報記者表示,這說明福建艦已經進入服役倒計時,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迎來好消息。
張軍社強調,中國需要繼續發展航母,才能滿足國家維護領土主權、海洋權益以及履行大國國際責任和義務的需要。中國擁有18000公里海岸線,東海、黃海到南海沿海地區安全需要防衛;當前國家海外利益不斷增加,海外企業、經商和留學人員增多,需要保護;我國對外能源依賴度也在不斷加強,海上能源交通線安全必須重視。增加航母是確保國土防禦、維護海外利益和海上交通線安全的必然要求。「從航母使用規律看,我國至少需要6艘航母,才能確保至少兩到三艘航母可處於戰備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