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5月16日訊(記者劉家莉)香港明愛與城市大學一項調查發現,有31%受訪小五及小六生,以及40%中一生有潛在自殺風險,當中來自單親家庭及中一生的自殺風險相對高。有學者分析指,學童升讀中一時面對學習環境及社交圈子轉變,較易出現情緒困擾,建議家長須加倍留意子女情緒變化,如經常指自己無用、無希望等均是警告字句。
為及早識別自殺高危學生,以作出適切的輔導及介入,明愛與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獲賽馬會撥款展開「家·友·導航」社區夥伴計劃,於去年9月至10月訪問449位來自兩間小學的小五至小六生,以及四間中學的464名中一生,以「兒童自殺潛在可能量表」作評估,按照焦慮鬱結、家庭困境、自殺意念三個類別量度自殺潛在可能,分數範圍為0-30分,若得分11分或以上的學童會被列為潛在個案。
調查顯示,小學生樣本中,有31%、142名學生被列為潛在個案,潛在個案中有52%曾萌生自殺念頭,58%及59%感到悲傷及緊張,逾半數小學生潛在個案經常被父母呼喝及用力打他們。至於中一生樣本中,有40%、187人被列為潛在個案,當中48.6%潛在個案曾有自殺念頭,多達87%感到周圍人不喜歡自己、沒有存在價值。調查亦發現,潛在自殺的個案中,有較高比例感到負面情緒,例如感到無助、覺得將來漆黑一片,自我累贅感亦較高,以及覺得自己與其他人的關係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