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梁康然報道:從事收購政府拍賣品的「夜冷業」人士透露,政府有不定期拍賣充公單車,但單車大多有明顯損毀,市場價值低,賤價也無人收購。據政府物流服務署公開資料,上月底推出的拍賣品有四批充公單車,合共4193架,但乏人問津。
在港從事轉賣政府拍賣品逾40年的左兆華透露,在街邊被充公的單車一般損毀嚴重,在屋邨或被警署充公的單車相對完好。物流署慣常將單車一整批拍賣,每批幾十架甚至上千架,起標價由幾十元至幾千元不等,價錢甚低,數量大的批次通常是「甩皮甩骨,近乎垃圾」,難有市場價。
有不願透露身份的行內人士指,願意收購大批充公單車的行內人,都是擁有大型倉庫或在新界有地方存放,他們會把充公單車解體,將無損壞的零件重新組裝成「二手單車」,再轉口至東南亞或非洲等地。餘下零件就散賣或當成廢鐵、廢料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