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喜歡嶺南的文化和藝術,特別喜歡嶺南畫派,因為題材較傳統國畫豐富,顏色也較多元化。最近好友曹啟樂校長相約在復活節假期間聽了一場由竹韻小集所舉辦的中樂演奏,主題是「劉天一粵樂藝術」,劉天一(1910-1990)是中國著名的二胡/高胡大師,作曲和演奏均出色,他的藝術成就很高,而且桃李滿門,這次的演出也是由他的愛徒余其偉教授一手策劃的。
余先生是現任香港演藝學院中樂系的系主任和教授,著名的胡琴演奏家、國家一級的演奏員。他在1977年開始拜劉天一為師,深受其影響,今年剛好是他從師的40周年,故特意舉辦紀念老師的音樂會。
這個音樂會名為「魚游春水鳥投林」,非常有大自然氣息,當中「魚游春水」是由劉天一老師所創作的,而「鳥投林」則是劉老師的經典名曲。這首曲是描寫黃昏時分,百鳥歸巢的景象。本來,那些鳥叫雀鳴的聲音是以「叫子」(灌水的陶瓷玩具)吹出來的,但劉老師藝高膽大,在1931年演奏此曲時以高胡拉奏出各種不同的鳥聲,繪聲繪色,生動有趣,技巧簡直出神入化,令人嘆為觀止。這次的創新可謂一鳴驚人。自此,此曲也不再用「叫子」吹奏,卻成為高胡獨奏的高難度表演。
演奏會當晚,余其偉教授當然要演奏劉老師的名曲,這也是全場的高潮所在。余教授不愧為一流的高胡藝術家,他一出場便有一股攝人的魅力。
余教授一身黑色正裝,非常瀟灑,出場步履輕鬆、舉止自然,面帶笑容,從容自在。但他一出手、一拉弦,便奏出天籟,手法純熟,渾然天成,見他輕輕鬆鬆的,便奏出不同的音韻,令觀眾立即投入他所演繹的意境,觀眾彷彿聽到不同的雀鳥在鳴叫,有時更模仿兩鳥的對唱,極為有趣;他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引人入勝,有時奏出有趣的鳥聲,都博得觀眾的笑聲和掌聲。大師即是大師,相信余教授的技藝可與劉天一老師相比了;當晚全場只看此曲的表演可說已值回票價,高胡藝術價值之高,沒有親身感受,則難以言傳。
整晚的演出也很多元化,除了高胡獨奏之外,還有高胡齊奏,軟弓五重奏,還有高胡與鋼琴合奏,高胡、古箏與笛子合奏等,筆者特別喜歡的是「旱天雷」,和「賽龍奪錦」兩首香港人都耳熟能詳的曲子。小時候常看「粵語長片」,當中的配樂都偶爾會聽到廣東音樂的旋律和韻味。
嶺南文化有其獨特之處,藝術價值很高,除了廣東點心,蝦餃燒賣以外,不妨也聽聽粵樂藝術,懷舊一下也是一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