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消防處的潛水組蛙人趕赴救援地點
每當有人墮海,或者沉船被困,就是消防蛙人出動時,不論是污濁的深海、洶湧的水流以至船難,消防處屬下115人潛水組隨時候命,懷着「對人哋家人有個交代」的心情,落海救人。三名不同年代入職的消防潛水員,不約而同對四年半前的南丫海難慘況歷歷在目,曾因無法救活小孩子感到心酸、失眠,亦因傷者沒有爭先恐後的人性光輝感到欣慰。\大公報記者 陳卓康
消防處潛水組成立於1960年,負責香港境內水域最深50米的水下搜索及救援,大型基建加壓工程的救援,亦需參與海上火警、陸上的三級或以上火警,日常亦會為同袍提供急流拯救、加壓特遣隊、拯溺及水中拯救訓練。潛水組署理消防區長于文陽稱,潛水組現有115名成員,四輛「潛水拯救車」分別駐守銅鑼灣、昂船洲、沙田、青山灣,另設有潛水特救隊、行動及支援專隊及機場潛水隊。過去十年,潛水組每年平均處理291宗遇溺事故,160宗船隻事故、76宗加壓艙治療,36宗協助其他政府部門。
抱着對事主家人有交代
消防處安排老、中、青三代潛水組員接受傳媒訪問,他們都對2012年南丫海難印象最深刻。1997年入職、2007年加入潛水組的消防隊目許家俊形容,「真係好似拍戲咁」,到達現場時,離遠看見船身三分二下沉,多人墮海在海面載浮載沉,水性好的人亦已力竭。他與同事先救起不諳水性的傷者,一名脫骱的傷者略懂水性,被排到較後拯救,他便目不轉睛看着該名傷者。許坦言心情複雜,有個婆婆和另一個年約十五、六歲的女生最終救不回,他感到心傷;但見到傷者「唔會爭住上船你推我擁」,和多名手足下班後主動幫手,又令他感到鼓舞。
入組六年的消防員高穎其憶述,敲爛船窗過程十分困難,目睹多人被困船艙內,被救生衣繩索、天花板電線等雜物纏住,他救出的死者有老有少,有的與自己孩子年紀相若,十分難受。當時入隊僅兩年,他坦言難入眠。
1991年入職、駐守潛水組23年的消防總隊目徐偉發,多年來見盡生死無常,他直言潛水員不怕見到屍體,只知盡力搜救,「如果出事是你的家人,你都會想人幫你救」,抱着對事主的家人有交代,也就心安理得。
氧氣耗盡前摸到失蹤者
上月發生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作台倒塌意外,徐偉發參與搜索失蹤工人,是第四名下水的蛙人。當時能見度極低,他完全看不到水中情況,最終「摸到有手有腳」,赫見工人被困支架碎片中,被斷裂帆布帶纏住,潛水刀亦不易割斷。由於水流湍急,氧氣幾乎耗盡,便鎖定位置,搜索20分鐘後交由同事接手。
位於昂船洲政府船塢內的潛水基地於2009年啟用,泊有一艘潛水支援船及一艘潛水支援快艇,亦因2008年烏克蘭沉船事故而引入水底模擬船艙。于文陽說,除了每年在節慶維港煙花匯演期間,出動大量成員到滅火輪上戒備外,維港近年復辦渡海泳,去年首度有人遇溺身亡,由於賽道將維港的東西航道隔開,比賽前安排船隻到東面水域待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