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依依不捨 後會有期

時間:2017-04-27 03:15:40來源:大公網

  圖:湯啟康(前排中)與學生合照

  學期最後兩個星期是考核時間。

  我的考試分了兩部分,第一部分同學被派四個一組,裝成是電台清談節目,自由談一個在應考當天隨機抽到的課題,範圍就是以前上課提到的八個日常熱門話題,涵蓋天氣、體育、旅遊、科技、交友、讀書、求職、音樂。不過,主話題說完,也可以自由發揮,閒聊其他有關課題。第二部同學會個別領到一頁英文的《中國日報》(China Daily),他們有一個星期時間準備,選擇其中一段新聞(國際、內地、娛樂、文化、體育等)做好一個兩分鐘的說話稿,然後裝成是有關新聞官出場,對着同學發布這段新聞。

  同學聽着考試內容,第一反應是嘩然,不過,隨着我解釋評分標準主要是流暢度,不用看稿說話為優,他們都接受了。

  群蚊亂舞疑團解開

  沒有課可備的周末,我照常到市內的教會守禮拜及跟牧師和教友話別。還記得初次出席聚會,一個執事姐妹來招呼我,到服務部買了三塊錢的公禱書,九塊錢的聖經,全部是愛德印刷廠編印的。她看我是外來人也特意安排我到主堂坐下,等候禮儀開始。窄小的聖堂,擠滿了穿着臃腫冬衣的老年教友,瀰漫着濃烈的味道,令人聯想到多年沒有洗過、也許沾上肥田料的衣服,這種中人欲吐的感覺真是難受。但他們的平和的、近乎神聖的眼神令我醒悟到,要是易地而處,我如果出生在他們當中,我不也是跟他們是兄弟姐妹嗎!靈光一閃,剎那間我明瞭到生命另外一個層次的奧秘,跟着觸覺上的一切,好像歸於無有,我跟他們一起度過了一個我一生最難忘的禮拜天。就是這樣,我每個星期天都跟這些兄弟姐妹,來到這個聖堂,平和的去受心靈的洗滌,重拾生命的動力。

  離開了教會,還了幾個月的心願,就是橫渡長江。別誤會,我沒有故人的壯志在長江暢泳。只是因為吃了長江水多月,也想乘坐長江渡輪到蕪湖的彼岸。甫上船,好幾個農民也拉着一籮籮的農作物上來,擠滿了底倉,我自然地讓開,他們也友善地點頭示意。我順口問他們彼岸停船的方位,用了有限的聽力去理解他們的土話,對話一切就是那麼自然。

  回到宿舍,開始收拾行李,一直到深夜。腹如雷鳴之際,到廚房沖杯熱飲時,抬頭一看,天花鋪滿幾十個我的死對頭,五個月的謎團終於揭開,明白為什麼所有紗窗盡關還是晚上群蚊亂舞。原來防衛的缺口是廚房抽氣扇黑色的百葉蓋子!自此黃昏關了廚房門,卧房的蚊患就滅跡。

  義教工作有所交代

  考試開始,正如所料,250多個同學全部表現理想,只有幾個要補考,最後兩個總分不合格,我的義教工作算是有所交代。

  校領導宴謝我完成任務,席上還給了我榮譽教授的證書。每班同學也想請我吃飯,不過,我推卻了。只有最要好的幾個「粉絲」我答應了他們的謝師宴,當晚開懷暢飲,還不忘提醒個別「粉絲」多學好英語,有天來香港探我。

  拍了很多的合照,收了大大小小的禮品,至今有部分還放在我家的組合櫃。

  最難為情的是我經常光顧小飯店的老闆娘,在最後一夜來訪,送了我一幅蕪湖出名的鐵畫,還說了什麼不需要什麼榮華富貴,只想跟一主好人家。我推說在港已有意中人,婉拒了她的美意,急忙送客。

  蕪湖濃濃的友情令人難忘。離開一刻,副校長和很多老師站在樓下送別,一眾同學圍住我,熱情地握手告別,叮囑我要履行承諾,很快回來蕪湖相聚。

  在汽車後窗,望着揮手的同學慢慢遠去,離愁自然湧溢,百般滋味盡在心頭!

  真不知道何時何日再踏神州,服務有需要的人!

愛德基金會(香港)總幹事 湯啟康

我在蕪湖的模糊日子(完結篇)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