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審計署發現不少學生不依期接受牙科服務
【大公報訊】記者趙凱瑩報道:審計報告批評,衛生署在核實非政府機構,有否虛報申請發還費用個案的過程太慢,其中有個案在申請發還費用後一年仍未完成核實。審計署建議,衛生署查證有關機構提交的發還費用申請時,一旦發現問題,應迅速追討有關款項。
審計報告指出,有非政府機構為旗下老人院一名長者,向衛生署旗下牙科外展服務隊申請補牙六隻,並向衛生署申請發還2100元費用,但衛生署抽檢發現,該長者的有關牙齒已全部缺失,並無補牙。該非政府機構解釋是人為疏忽,該長者因口腔健康狀況有變而無補牙,但機構無取消費用申請。審計署發現衛生署就該個案花費逾一年時間覆檢核實,反映該署處理非政府機構有否虛報申請發還費用過程過慢。
牙科保健逾七萬人「甩底」
審計署又發現,不少學生不依期接受牙科服務,「甩底」個案由2011/12年度的60703宗,增至2015/16年度的74963宗,15/16年度間小六學生的「甩底」比例最高,達26%。截至去年9月,僅10733名長者參與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參與率僅8%,與預期有13.4萬長者受惠是明顯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