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大公網4月26日訊(記者朱晉科)如何讓香港的人流、物流及資金流更方便進入內地,將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需研究的課題之一。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建議,特區政府可用稅務優惠作為誘因,例如檢討《稅務條例》39E的機器折舊免稅額,在大灣區中先行先試,吸引更多港資企業在大灣區發展。
根據《稅務條例》第39E條,如果納稅人將機器或工業裝置給予其他人在香港以外地方使用,便不獲香港的折舊免稅額。林健鋒指出,在珠三角的港資企業由最高峰的時候接近10萬家,回落到目前只有2萬左右,加工製造業面臨非常大的挑戰,要升級轉型就需要特區政府以及廣東省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
林健鋒又指,目前不少港人基於稅務問題不願北上發展,因為目前港人在內地工作累積或超過183日,須繳付內地的稅款。他建議內地可仿效歐洲制定《邊境城市稅務條例》,若港人在內地城市工作,只需繳付香港的稅項,吸引更多港人前往內地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