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警方發現,在假冒官員騙案中,較多高中至大專學歷人士受騙,推斷因他們關注法律問題,反而更易受騙
電話騙案停不了!本港最近兩個月電騙案更見上升,今年首季損失金額更逾4000萬元,警方過去兩月拘捕四名涉案男女。據悉,單在復活節假期內便發生11宗假冒官員的電話騙案,騙走1245萬元,最大一宗的損失347萬元,當中四宗單一損失逾100萬港元。騙徒最近出新招,要求受害人下載名為「Protect」(中譯保障)手機App,再騙他們輸入私人和帳戶資料,騙徒提走戶口內金錢時,程式更會攔截銀行發出的短訊,「保障」反變騙術!/大公報突發組
近期高學歷更易受騙
警方發現,在假冒官員騙案中,較多高中至大專學歷人士受騙,推斷因他們關注法律問題,反而更易受騙,損失最慘重,該組合的受害人,損失共超過3436萬元(見表)。受害人中,六成七是女性,30歲以下佔三成三,當中八成是本港永久居民,其餘為新移民。
警方專責調查電話騙案的東九龍總區重案組主管譚威信總督察表示,騙徒手法萬變不離其宗,大多是指受害人於內地干犯嚴重罪行,要求他們匯款至指定的內地銀行戶口;或要求受害人將款項存入自己名下的內地銀行戶口,待他們在虛假網站及手機應用程式輸入密碼後,便可從第三方電腦截取;最後一種就是相約地方交收金錢。
電騙飆升 首季涉4000萬元
譚威信指出,本年首季,警方接獲171宗電騙案,當中127宗有損失,金額逾4058萬元,假冒官員的手法佔54%,涉及3703萬元;「猜猜我是誰」佔23%,涉及195萬元;虛構綁架案佔23%,涉及160萬元。今年首季電騙數字和去年同期相比,數字下跌30宗,一至二月的電騙個案只有雙位數字,但踏入三月電騙數字卻達三位數字,為108宗。
警方已多次強調,任何地方的執法機構,不會收取保證金去查案,市民應多加核實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