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家姆」Theresa(左一)視君榮(右一)等人為自己親人,悉心照料。右二為扶康會創辦人方叔華神父 大公報記者謝進亨攝
【大公報訊】記者謝進亨報道:痛失雙親成長路崎嶇,對智障人士而言或更艱辛。患有輕度智障的廖君榮,因父母先後離世而缺乏照料,幸入住扶康會為智障人士設立的「扶康家庭」。在「人生的第二個家」中,獲「家姆」(家庭保姆)悉心照料,重拾家庭溫暖外,亦有助融入社會。
26歲的君榮因父母離世後,沒有親戚願意伸出援手下,曾先後入住嚴重智障院舍,並於2010年起入住「扶康家庭」於觀塘的住宅單位「超瑩軒」,與另外九名年齡介乎20多至60多歲的智障人士、「家姆」等人共同生活。
現時在社企餐廳任職洗碗工的君榮,每日下班後回家與「家人」共進晚餐。每晚的三餸一湯,逾十人的伙食均由湯麗芬(Theresa)等四名「家姆」輪流烹煮,殊不簡單。把Theresa視為己母的君榮作為家裏一分子,亦會幫手做家務,如拖地、洗碗等。
今年二月任職「家姆」,「入主」這個大家庭的Theresa認為,「家姆」需把每位家庭成員視作自己的親人,要照顧一個大家庭,需互相關心、體諒,才會令超瑩軒充滿着愛。
馬會今年度將撥款逾1.17億元,以支援65間參與機構,當中包括香港青年藝術協會、香港青年旅舍協會、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等四間新合作機構,料約110萬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