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恒鑌表示,香港可以發揮優勢/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大公報訊】記者周禮希、許嘉信報道:行政長官梁振英將於下周三至五率團考察粵港澳大灣區多個城市。有參加考察團的工商界人士表示,今次發展規劃是「百年一遇的機遇」,相信今次考察團為香港把握這次機遇踏出第一步,拓展更多商機。亦有議員希望透過今次考察,找出香港在整個大灣區發展的角色定位,發揮香港的獨有優勢,協助區內城市提升競爭力。
林健鋒:百年一遇機遇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包括珠三角洲鄰近的九個內地城市,加上港澳特區,一共11個城市。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形容,大灣區發展規劃是「百年一遇的機遇」,梁振英今次率團考察大灣區多個城市,是為香港把握這個機遇踏出第一步,讓政商界人士對國家整體規劃加深認識,知己知彼,往後才能進一步研究如何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優勢。
他認為,本港要拓展商機,先要做好交通基建,期望港珠澳大橋能夠盡快通車,並盡快解決高鐵「一地兩檢」問題。
同樣身為行會成員、隨團考察的民建聯葉國謙期望透過今次考察,找出香港在整個大灣區發展的角色定位,發揮香港在整個大灣區中的獨特優勢。葉國謙認為,香港在大灣區城市之中以服務業特別突出,在法律、會計等行業發展相對更為成熟,在大灣區西部服務發展相對落後的城市可提供多方支援,特別因為香港一向有和國際不同體系接觸,法制亦相當健全,相信有助大灣區城市的競爭力。葉國謙指,中央政府在工作報告中特別指名提到香港在發展規劃的參與,相信對香港有一定期望,所以透過考察找出香港的定位將尤其重要。
陳恒鑌:一齊做大經濟
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認為,若香港只是「單打獨鬥」,長遠而言將不會有足夠資源和土地作經濟發展,因此香港應該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各自發揮優勢,「夾份一齊做大經濟」,同時為本港創業者和年輕人提供發展契機。他認為,貨幣自由流通、法律體制完善、高度國際化,以及享有國際聲譽,都是香港的優勢。他期望透過今次考察,能夠了解大灣區各個城市的優勢,並且探討能否制定一些合作協議,共同發展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