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不少市民喜愛食用活雞,但活雞會帶來禽流感的風險。政府昨天公布香港活家禽業的顧問研究報告,稱47%受訪者偏好食用活雞,43%會因在本港購買不到活雞而感到不滿,衛生專家、活家禽業界普遍支持維持現狀。研究報告檢視現時禽流感風險及防控措施成效後,建議保留在零售層面銷售活家禽。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政府將進行兩個月公眾諮詢,再正式決定活家禽業的未來路向。\大公報記者 孫凌奕
據漁護署資料,2016年本港家禽生產值為四億元,佔本地農業生產總值38%。政府委聘的顧問研究團隊於2015年11月至12月曾進行一項電話調查,共收集了1000份有效的公眾意見,其中47%的受訪者偏好食用活雞,認為食用活家禽是香港市民獨特飲食文化,約43%受訪者表示若不能在本港買到活雞會感到不滿,亦有35%受訪者支持禁止在零售層面銷售活雞。
政府諮詢公眾再作決定
顧問報告亦稱,本港目前採取的禽流感防控措施基本上在國際間為最全面和最嚴格之一,而1997年以來,本港並沒有再出現本地人類感染H5或H7禽流感個案,亦可顯示所採取的防控措施對防止人類感染禽流感實為有效。持份者對活家禽業的未來路向意見有所分歧,但所有的衛生專家均支持保留本地家禽飼養業。
在保留現時經營模式情況下,報告亦提出五項有效減低風險的措施,包括本地家禽進行售前聚合酶連鎖反應測試、探討在本地雞場引入額外疫苗接種的可能性、加強零售店的人雞分隔、將長沙灣臨時家禽批發市場搬遷至人口較少的郊區並縮短家禽逗留時間最長日數。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政府會就該顧問報告展開兩個月的公眾諮詢,其間亦會與業界持份者溝通,再正式決定將來活雞在香港銷售的情況有何取向。對於人雞分隔,他指,可與業界諮詢研究,使用高科技方法遙距買雞或用屏障分隔。而搬遷長沙灣臨時家禽批發市場的目標和地點均未改變,政府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並需就報告再諮詢區議會及居民,他估計會存在一定難度。
雞販:會保持檔口衛生
九龍城街市雞販玲姐指,目前檔內以木板分隔雞隻的做法已不錯,歡迎保留活雞售賣,會保持檔口乾淨衛生。而另一雞販大妹姐指,相信政府若落實人雞分隔措施不會提供任何資助,希望全港一同實行,並設置過渡期,讓雞販有時間適應。
香港活家禽批發商會會長徐名團對顧問研究的建議表示歡迎,不過他對建議搬遷長沙灣臨時家禽批發市場至郊區則有保留,認為做好源頭檢測就已經足夠。
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則指,現時結果與他當初進行顧問研究的期望有分別,特別在人雞分隔方面,他期望是停止活雞在街市出售,以降低感染風險。另外,港大感染及傳染中心總監何栢良形容報告建議平平無奇,主要建議也屬短期措施,擔心容許彈性處理在街市內的人雞分隔措施,最終可能變成什麼也沒做,期望政府在人雞分隔的問題上要有長遠處理的方向,以及大刀闊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