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創科局指「院校中游研發計劃」共收到約100份建議書
【大公報訊】記者張月琪報道:立法會財委會繼續舉行特別會議。創科局表示,去年11月推出的院校中游研發計劃,已收到來自六間院校約一百份申請,有七成涉及跨院校、跨界別;而早前推出的「科技券」大部分申請因資料不齊全須「彈回頭」,現已收到約300份申請,並批出46個項目。
政府善用社交網站,環境局「大嘥鬼」Facebook專頁吸引四萬多個like,有議員批評創科局專頁like數太少,難以推廣。創科局局長楊偉雄回應稱,各個部門有不同的宣傳方式迎合民眾,Facebook及Instagram等都是好好的宣傳方式,宣傳創新科技不只是以「吸like」為目標,更着重是政策落地後成效。
建議引入可適應式網頁
為免部門濫推手機應用程式(App),政府資訊科技辦公室總監楊德斌稱,已為部門訂下指引,建議引入可適應式網頁,令網頁可轉為手機版,除非有「push」(推送通知)或者定位等特別功能,否則不建議特別推出App。
會議上工程界立法會議員盧偉國問到,局方會否就創科制定長遠發展方向,協助學生將產品商品化?創新科技署署長蔡淑嫻稱,政府去年11月推出「院校中游研發計劃」,邀請六間大學參與,今次主題為長者健康及護理,尤其是關於認知障礙症,計劃上周五截止提交建議,當局共收到約100份建議書,當中七成是跨學科、跨院校合作研究項目,涉及認知障礙症長者神經系統問題等。她相信,項目可聚焦幫助社會,以及有助研究轉為商品化,未來會審批這些研究項目,看看可支持多少個。
至於另一個重頭項目「科技券」,立法會議員姚思榮指,至一月的申請數目僅百多宗,批出的更只有數十宗,質疑其成效。蔡淑嫻提到,科技券推出後,許多有興趣人士已於網站登記,截至周日(2日)已經有300份申請,三月中則有259份,有七成申請因遞交資料不全而要退回再補交,最終只有70多個申請資料齊全,而且有50個項目已經考慮,有46個項目批出,成功率達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