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黃錦星表示,為讓使用食環署垃圾車隊服務的個別住宅樓宇,有時間調整垃圾收集安排,故特別安排三年過渡期/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垃圾徵費方案出爐,環境局建議最快2019年下半年實施,分別以「按袋」及「按重」兩種模式徵費,住宅一般採用「按袋」收費,每公升收取0.11元,平均每個膠袋為0.3至11元,以三人家庭每日使用一個15公升膠袋計,每月垃圾費約51元。至於工商物業以「按重」方式收取,每噸收費365至395元,有食肆及安老院指徵費令成本加劇,不排除轉嫁予消費者,未來外出開餐可能更貴。環團則對徵費表示歡迎。/大公報記者 趙凱瑩 梁康然
環境局昨日公布垃圾徵費詳情,料於今年上半年提交立法會審議,料立法會通過後,政府需12至18個月準備期,最快2019年下半年實施。收費水平分為「按袋」及「按重」收費,其中「按袋」收費主要適用於居住在由食環署垃圾收集服務樓宇的市民,「按重」收費多適用於工商業樓宇。
個別住宅樓宇三年過渡期
「按袋」收費方面,住戶可於指定約4000個銷售點,購買附有防偽標籤的專用垃圾袋,有別於早前環保團體舉行試驗計劃的四種垃圾袋,環境局提出落實收費的垃圾袋共有九種容量(詳見表)。其餘未能放進100公升垃圾袋大型廢物,則需在棄置垃圾上加上指定標籤,每個標籤11元。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強調,政策目標是加強市民減廢意識,非為政府增加收入。
環境局舉例,按照目前收費水平,三人家庭若每日使用一個15公升膠袋,每日繳費約1.7元,一個月的垃圾費約51元。若垃圾量較少,亦可選用10公升膠袋,一日約1.1元,每月33元。曾參與試驗計劃的綠惜地球項目經理袁穎欣指,其七人家庭每日需要使用一個20公升垃圾袋,若以環境局每公升0.11元計,即每月需繳約66元。
黃錦星稱,明白使用食環署垃圾車隊服務的個別住宅樓宇,或需時間調整垃圾收集安排,故特別安排這批選用食環署(垃圾)收集車隊的樓宇有三年過渡期,採用「按桶」收費,收費較「按袋」為高,並按年增加,首年為每公升0.143元,次年為0.154元,而第三年為0.176元。
工商垃圾方面,會以「按重」方式收取,若送往四個市區及新界西北廢物轉運站,需每噸收395元,而送往其他廢物轉運站或堆填區則收365元。
垃圾徵費勢令各行各業增加經營成本。香港安老服務協會主席李輝表示,一名長者每天需換片八次,每天垃圾袋費用估計約需10元,每月增加3000元開支,但不少住院院友屬綜援戶,安老院只能拉上補下如減少膳食等。
徵費或轉嫁消費者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亦稱,一般中小型食肆每天有10至20公斤廚餘,垃圾徵費會令每年處理垃圾成本平均增加6000元。本港食肆只有30%屬盈利,垃圾徵費將對餘下70%的食肆影響甚大,估計這類食肆為達至收支平衡,會將成本轉嫁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