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離開生活了許多年的家已有四年了。記憶中的家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湮滅於回憶中,反而在我來到這座城市後而顯得更加珍惜可貴。因為它並不是一片土地,它承載着的,是我再也回不去的童年時光啊……
暑假時,我有空與我的母親回到那一個久違了的家,我依稀能透過這裏的種種來找回那個丟失了的我。當我拖着行李走入玄關,我轉頭便看見那面牆上斑駁錯落的塗鴉,不得不叫人注意到用量最多的紅色,猶記得我當初洋洋得意,自以為無比瀟灑地成就了這面牆的「新衣」後,結果,母親看到後,隨之勃然大怒,當下便拿起晾衣竿衝我而來,一舉竿便是一頓打。打得我的屁股皮開肉綻,像那面牆上的紅一樣了。直到現在,那面牆給了我記憶的線索,因為那種被打的痛之後幾乎從我的生活中剔除了。
母親叫我把自己房間收拾好,我便聽從,拿着掃帚進去了,許久未曾打掃的寢室,曾是我的一方天地,床對面的牆有一套桌椅,我記得我還有一盞枱燈,淺藍色的,因為我不在這裏長期居住了,所以就送給了表妹,而書桌右面的牆也同樣被我畫滿了「童年回憶」和「童年回憶的慘痛經驗」。然後書桌左邊是一個書架,堆滿了書。有圖畫版的《悲慘世界》、《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愛的教育》、《安徒生童話》等,每一本都是我向母親懇求買給我的,母親還不一定會買呢!別人的母親見到自己的兒女要看書,巴不得買一摞一摞書,用慈母般的語氣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而我的母親看到我像生根似地立在書店前不肯走,彷彿如臨大敵般威迫誘哄我離開,就算如此,童年時的我也還是經常往書店跑,填滿我還是白紙一片的小腦袋。
有一首歌這樣唱道:「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幾年的時光,說長不長,但也不短,就這麼在這間屋裏,度過了我人生中最為美好最單純無憂的一個童年。
牆上的塗鴉,媽媽的斥罵,書架上堆積的書……少了哪個,就不是屬於我的完整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那個家終將會成為過去式,但又不可湮滅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