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公屋輪候冊大排長龍,由居住在東區劏房基層婦女組成的東區房屋婦女關注組倡議興建「過渡性房屋」,發展四幅位於港島東區的閒置土地,紓緩基層住屋壓力。團體又計劃下周日發起請願,冀行政長官參選人可以聽取基層住屋需要,將興建「過渡性房屋」、重推租金管制等納入政綱。
冀正視基層住屋需要
東區房屋婦女關注組指,港島東區現時至少有四幅閒置土地,分別位於柴灣創富道、柴灣常安街與常平街交界、柴灣盛泰道及常茂街交界及筲箕灣愛禮街與東喜道交界,規劃為「政府、機構及社區(GIC)」及休憩用地,但長時間未有落實規劃用途,現僅用作臨時停車場及苗圃,建議政府應優先撥作發展「過渡性房屋」,出租予輪候公屋超過三年人士。
關注組主席阿燕指,四幅用地若以1.5倍地積比率發展,以每個單位約250平方呎計算,預計可提供約3000個單位,有助紓緩基層住屋壓力。關注組同時希望政府重推租金管制,並為輪候三年仍未獲編配公屋的合資格人士提供租金津貼。她促請行政長官參選人可以正視基層住屋需要,並計劃發起請願遊行。
阿燕續指,不少基層面對惡劣的居住環境、沉重住屋負擔,希望盡早獲得改善。以她自己為例,本身已輪候公屋逾兩年,現居住在西灣河劏房,約100平方呎空間拉開梳化床後,已經寸步難行,但劏房月租高達5600元,連同水電費每月支出約6000元,她只靠兼職收入及積蓄過活,故感到負擔十分沉重。關注組有單親媽媽帶着兩個子女輪候公屋五年,但兩年前完成資產審查後至今未獲安排揀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