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問題長期困擾港人,行政長官參選人、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日公布房屋政綱,提出建立置業階梯,助無殼蝸牛重燃置業希望,具體措施包括增加「綠置居」供應,騰空公屋單位,並在居屋之上增設中產家庭可負擔的「港人首置上車盤」。有專業人士認為,林鄭月娥的房屋初步政綱方向正確。多位前長策會成員寄望,新一任特首致力增加建屋的用地。/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房屋政策是林鄭月娥政綱重要一環,她昨日提出「置業新希望」房屋願景,以置業作為其房屋政策的大方向,並進一步豐富資助房屋類型,將現有的「公屋、居屋、私樓」三層房屋階梯增至五層,即在居屋之下增加「綠置居」的供應,讓經濟條件較佳的公屋租戶購買,並騰空公屋單位給輪候人士;在居屋之上,構建讓年輕中產家庭可以負擔的「港人首置上車盤」。
設專組全面討論開拓用地
林鄭月娥表示,要滿足置業訴求必須開拓土地,希望與社會各界全面宏觀檢視土地來源,包括填海、棕地、郊野公園邊陲土地等,亦會集合規劃、工程、建築、環保界及地區人士組成專責小組,全面討論開拓土地的可能方案,讓社會作出抉擇。
香港測量師學會房屋政策小組主席陳昌傑認為,林鄭的房屋政綱有助完善置業階梯,方向正確,惟首要增加建屋土地供應,而增加房屋應「重量重質」,例如房屋設計需配合人口老齡化的需要。他認同政府需全面檢視土地供應來源,由專業人士組成的專責小組可協助制定開發土地的實施方案,但要避免跟現有政府部門架床疊屋。他指現時公屋輪候冊大排長龍,政府有需要探討臨時房屋的可行性。
房屋協會主席、前長策會成員鄔滿海認為,林鄭提出的「港人首置上車盤」與夾屋相似,而社會對夾屋有正面評價,惟推行「首置上車盤」和「綠置居」,首要條件是有足夠土地。比較林鄭及另外一位特首參選人曾俊華的房屋政策,鄔滿海認為曾俊華提出六成市民居住在公營房屋的願景很好,但有關目標不容易達到,認為林鄭的建議較為可行。
前長策會成員、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認為,增加置業階梯有助滿足部分市民需要,惟現時土地供應不足,增加「綠置居」及「首置上車盤」要考慮對公屋輪候市民的影響,「多些選擇不是壞事,但首先要解決『麵粉』問題」。另一前長策會成員、公屋聯會主席王坤關注,「首置上車盤」地從何來,擔心若只是撥出現有公營房屋用地建屋,只會削減收入較低人士的住屋用地,強調解決房屋問題仍需由增加土地供應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