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入境處下季推旅客自助離境 20秒完成

時間:2017-01-27 03:15:30來源:大公網

  圖:入境處於第二季在機場試行旅客自助離境,較傳統櫃位節省半分鐘   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大公報訊】記者陳卓康報道:入境處將於今年第二季在香港國際機場試行「旅客自助離境服務」,在多功能e-道加裝鏡頭,引入容貌識別系統,讓使用電子護照的訪港旅客不需事先登記亦可經e-道出境,較傳統櫃位節省半分鐘。

  入境處處長曾國衞昨日向傳媒示範,凡是11歲以上的電子護照持有人,進入e-道時將電子護照對準掃描器讀取晶片資料前閘,打開後上前面向鏡頭,身形較高就要稍為俯前,電腦容貌辨別技術系統隨即核對影像與護照資料,完成後即可出閘,整個過程只需20秒,較傳統櫃位快半分鐘,不需掃描指紋。

  料2020年半數旅客使用

  曾國衞形容,有關技術近年愈趨成熟,準確度達到99.9%以上,德國、澳洲等地邊檢都已採用,本港現時各口岸共有595條多功能e-道,去年訪港外地旅客1409萬人次,預計初期吸引兩三成旅客使用,到2020年時,全球約有九成人持有電子護照,估計半數會使用自助離境。他補充,新技術僅限於出境時使用,因程序相對簡單,入境仍須考慮簽證及驗證護照真偽、有否逾期居留等,難以取代人手檢查。

  另一方面,內地旅客入境香港去年錄得4257萬人次,按年跌6.7%,曾國衞稱「一周一行」實施後入境人次減少約300萬人,去年下半年跌幅明顯收窄,預計今年旅客數目會稍微回升。

  對於深圳海關近日實施「海關e通道」,以「大數據」識別嚴打水貨客,港人返內地過關要拍卡兩次,曾國衞表示深方事前沒有諮詢香港入境處,亦不清楚對方的技術,而香港本身系統有效打擊水貨客,雙方有就人潮管制緊密溝通。

  配合落實「一地兩檢」方案

  他又稱,今年主要工作包括首季向柬埔寨放寬接受求學及工作簽證申請、與白俄羅斯實行互免簽證入境、增設駐武漢經貿辦入境組,為長期在內地工作生活港人辦理特區護照,並會增加人手及培訓,加強支援境外遇事港人。他預告,今季將展開新一輪招聘,2017/18年度目標招募100名入境事務主任及130名入境事務助理員。

  就港珠澳大橋及高鐵香港段未來的出入境安排,曾國衞指出,保安局、運房局及律政司等正與內地相關部門商討高鐵香港段「一地兩檢」,待有關方案落實後,入境處會全面配合,而港珠澳大橋口岸的e-道數目等詳情仍在規劃中。至於將軍澳的新入境處總部大樓,他稱將於2019年向立法會申請撥款,預計2023年啟用,青山灣的羈留中心則不會一同遷入,稍後再向區議會解釋。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