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郊園建屋啟動選址研究

時間:2017-01-25 03:15:29來源:大公網

  圖:為進一步保育高生態價值土地,《施政報告》提出將紅花嶺納入郊野公園  香港行山遠足之友fb圖片

  建屋用地短缺,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以「可加可減」方式保育及發展郊野公園。行政長官梁振英昨日宣布,環保及相關部門將展開研究,提出可改劃房屋用途的郊野公園初步選址。郊野公園「可加可減」得到地產界支持,曾經極力反對發展郊野公園的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亦認為「可以商量」。有測量界認為,符合生態價值不高、鄰近有基建及社區配套、開發成本較便宜和時間較短等條件的郊野公園用地,適合改劃作房屋用途,社會應持開放態度討論。

  大公報記者曾敏捷

  《施政報告》提出將生態價值較高的土地例如紅花嶺納入郊野公園,換取發展生態價值較低的郊野公園邊陲地帶,用作興建公營房屋或非牟利老人院等用途。

  特首:會與公眾一同思考利弊

  梁振英昨出席行政會議前主動提到,社會有意見認為要權衡郊野公園發展或保育,須先知道哪些地點符合發展條件,故決定讓環保等相關部門研究選址。他強調這是初步研究,待有結果後,會盡快交代地點及當局各方面的考慮,讓公眾一同思考利弊,衡量得失。

  現屆政府致力覓地建屋,短中長期料可提供60萬個單位,但全港直至2046年尚欠1200公頃可供發展土地。

  梁振英早前曾指出,長期以來香港可發展作房屋用途的土地供應不足,造成樓價貴、租金高,對市民生活造成沉重壓力,故提出香港郊野公園用地和住宅用地的比例應為六比一(現時郊野公園約佔全港四成土地),並讓社會思考郊野公園的運用。

  社會近年有不少聲音要求檢視郊野公園用途,但亦有意見堅持郊野公園寸土不讓。

  本身是測量師的前長策會成員劉炳章認為,社會應該平心靜氣,持開放態度討論郊野公園建屋的可行性,不應該未討論已「落閘」。

  劉炳章:大欖符五條件有潛力

  劉炳章認為,符合五大條件的郊野公園用地可以考慮改劃房屋發展,包括生態價值不高;植被不多;位處邊陲兼少人使用;鄰近現有基建、交通樞紐和社區配套設施;以及開發成本較便宜和時間較短,不涉及收地和搬遷問題。他舉例指,大欖郊野公園近大欖隧道收費亭有170公頃的用地,有潛力用作發展三萬個單位,容納九萬人口,估計土地開發成本平均每戶只需60至70萬元,預計發展只需六至七年。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昨日開會討論《施政報告》土地房屋政策,多名議員關注郊野公園發展。有議員支持政府提出的發展方向,但亦有議員擔心發展郊野公園引起爭議。署理發展局局長馬紹祥重申,在增加郊野公園面積的同時,亦要提高保育質量,提升郊野公園承載能力,當局會跟環保部門研究哪些郊野公園邊陲地帶的生態價值較低,可適合發展公營房屋,但現時未有具體時間表。他又說,土地供應面對很多挑戰及不確定性,應考慮有否其他方向,呼籲社會理性討論郊野公園發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