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聖文德中國文化日推STEM教育

時間:2017-01-24 20:49:11來源:大公網

  

聖文德文化日,大膽將STEAM教育和傳統中國文化相結合,以製作「草船」培育學生科技創意

  大公網1月24日訊(記者唐曉明)三國故事「草船借箭」大家耳熟能詳,但有摩打的「草船借箭」你又有否聽過?位於九龍慈雲山的聖文德天主教小學今天舉行中國文化日,讓學生以三國話劇學習中國文化知識,更大膽將STEAM教育和傳統中國文化相結合,以製作「草船」培育學生創意。校長張偉菁表示,活動糅合文化、藝術、數學及科學等元素,包括計算浮力、重量平衡及船身設計,讓學生既掌握STEAM技能,亦培養出對中國文化的興趣。

  STEM教育漸普遍,STEM即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的簡稱,最近更加入藝術(Art)元素,成了STEAM,講求五門技能相互補足,讓學生跨學科學習。聖文德天主教小學在中文日安排《草船借箭》教育劇場,六年級學生扮演諸葛亮、周瑜和魯肅等,五年級學生擔任觀眾,吸引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更與常識科合作,加入STEAM元素,讓六年級學生製作電子版「草船」競賽。

  學生每人捧着自己以環保物料設計的船,在學校預備的藍色水池中,分組「草船」競賽,汰弱留強,以最早到達彼岸為得勝者。每艘船均以「草船借箭」為題設計,不少船身插上稻草人,飄揚着「蜀」、「吳」等旗幟。

  有雲周瑜曾經慨嘆「既生瑜,何生亮?」在中文周飾演周瑜的學生陳潔淳,卻偏愛諸葛亮,認為諸葛亮勇敢,製作的草船亦標有「諸(諸葛)」旗號,又花了五星期調整「草船」,包括加上防水包書膠及稻草。她認為,製作「草船」和話劇,讓她對中國文化和三國演義故事更有興趣,同時對科學原理有更多認識。

  常識科主任殷潔瑩表示,每個六年級學生各自製作一隻電動船,學生需要製作設計文件,把設計步驟、電路開關等詳細列出,讓老師給予意見,學生亦要記下測試評估情況,及製作經歷。校長張偉菁表示,中文日活動糅合文化、藝術、數學及科學等元素,包括計算浮力、重量平衡及船身設計,讓學生既掌握STEAM技能,在製作過程中,亦認識更多科學原理,有助他們認識部分中學課程的科學原理,同時培養出對中國文化的興趣。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