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接受/匯知中學 5B 黃琬珊

時間:2017-01-19 03:15:47來源:大公網

  相信在每個人的生命之中,也有着許多東西,是我們所不希望去接受、相信的,甚至說,也許會因害怕而接受。「接受」,有很多種,它更是在我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我們人生的起點至終點上,我們也必須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接受,接受我們所失去的、得到的。換句話說,就是接受一切我們所能接受的。但若我們不能接受呢?

  有些人說,人生不過短短數十年,如果我們要花時間奮力抵抗,倒不如逆來順受,樂觀接受。但試問,逆來順受,真的有那麼簡單嗎?逆來順受真的會是我們都想要得到的結果嗎?大部分人都有着夢想、或是許多的願望,若面對一切結果都坦然接受。我們,會得到什麼,又會剩下什麼呢?

  對的,我們應該學會接受,但若結果不是我們想要的,或達至更糟糕的狀況。到了那個時候,我們還應該處在我們的「舒適圈」裏,為不願努力、懦弱的自己,找「接受」二字當作藉口嗎?

  打個比方說,猶如「我們應該接受自己的出身、相貌、天分。」如果現今的香港首富,在七十年前面對自己貧窮的境況低下頭,簡單直接地接受了自己的人生,或許他現在還在穿塑膠花。然而,在那個時候,他沒有選擇放棄,現在還成了香港、大中華地區的首富。是的,每一個人總會有着自己的專長或是興趣,但卻不是每一個人都擁有毅力和挑戰命運的勇氣。美國著名科學家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成的。」如果我們盲目接受現實,那麼很多東西都不會有所改變。

  簡單來說,我們應該學會平衡「接受」和「改變」兩方面的面對方法。如同我們在求學時期,儘管不願意也必須接受淘氣的同桌、不太喜歡的老師,也需要接受由父母安排的「培優」等。其實,學生在投訴前,不都有他們選擇的權利嗎?遇上淘氣的同桌難道就不可以跟他傾訴或告訴老師嗎?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盲目接受不等於成長,只是單方面的軟弱,不要抱怨過得不好。要想着,你有為你真正想要的東西爭取過嗎?不要等一切變得不可回頭才來後悔,也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回頭。

  這時,你的內心也許正默默產生一個疑問:「接受」與「改變」之間,又該怎樣平衡?生活之中,「接受」與「不接受」,是一個永遠的課題。想清楚結果和過程會帶來什麼,別讓人生虛耗掉。記住,其實選擇權永遠都掌握在我們的手裏,只看我們想要的結果是什麼。時光不能回頭,也許該付出的時候,就應該努力付出。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