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港區人大代表到昌吉州昌吉市六工鎮十三戶村,視察了解當地推進鄉村振興情況。\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大公報訊】記者吳俊宏昌吉報道:2025年8月10日,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視察組深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簡稱「昌吉州」),先後走訪昌吉市六工鎮十三戶村、昌吉溢達紡織有限公司,通過實地調研鄉村振興成果、企業轉型升級,全面考察新疆在高質量發展與民生保障領域的創新探索。視察組隨後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機關辦公區,參觀新疆人大歷史展館,了解新疆人大的發展歷程。
多位代表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新疆鄉村振興精準啟動本地資源,艾草種植、農旅融合等實踐將政策紅利轉化為民生福祉,印證了「政策落地、資源盤活、民生改善」的發展邏輯。
昌吉,取「昌盛吉祥」之意,地名稱呼始於元代,由蒙古語「仰吉巴里」轉化而來,意味「遊牧與種植的田園之城」。上午,視察組抵達昌吉市六工鎮十三戶村。這座曾獲「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等稱號的村莊,以「黨建領航、產業賦能、文明潤心」的實踐令代表們印象深刻。
特色產業啟動增收引擎。依託「五個一」產業體系──「一個玉米棒子、一片花海、一條魚、一棵草(艾草)、一座博物館」,十三戶村實現三產深度融合。今年油菜花節期間,就吸引了3萬名遊客前來觀光,帶動戶均增收8000元;艾草體驗館、葫蘆工藝園等延伸產業鏈,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2萬元。
培育特色產業 村民收入增加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表示,此行深切感受到鄉村振興政策落地見效,為村民創造了顯著經濟價值、提升了幸福感,並提供了廣闊發展機遇與美好生活保障。她稱讚村莊環境優美、出行便利、居住寬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許多村民將自家部分房屋改造為民宿,這一舉措既盤活了閒置資源,又吸引了城市居民前來體驗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有效促進了城鄉交流與融合。
李慧琼肯定該村立足本地特色、打造「艾草」等農產品品牌的發展模式,有效轉化了鄉村振興紅利,切實提升了村民生活水平。李慧琼表示,會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相關會議中,積極呼籲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深化實施,讓更多鄉村和百姓從中受益。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蔡毅指出:「新疆的鄉村振興之路完全符合國家鼓勵方向,貼切新疆發展需要!」他指出,新疆依託豐富的土地資源培育特色產業,例如十三戶村的艾草、瓜果種植專案,這些產業將內地技術與新疆資源優勢緊密結合,顯著提升了鄉村居民收入。蔡毅總結道:「新疆用實踐印證了鄉村振興的核心邏輯──政策落地、資源盤活、民生改善缺一不可。這條路,走對了!」
視察組隨後赴昌吉溢達紡織有限公司。作為新疆棉紡加工企業,該公司通過智能化改造提升產能與品質。代表們深入車間,觀摩自動化紡紗設備與環保工藝,了解企業依託新疆優質棉花資源拓展高端市場的戰略。
紡織業向高附加值產業鏈邁進
「世界棉花看中國,中國棉花看新疆。」代表們對以新疆優質棉花為原料生產的高品質紡織品讚不絕口。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永嘉讚揚當地工廠的現代化發展模式,該工廠自動化率超90%。新疆棉花品質卓越,製成的紙巾、襯衫等產品觸感絲滑,堪稱「極品」。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胡曉明表示,工廠設備實現全自動化運行,甚至可自主完成斷線接續等精密操作。他指出,依託「產地+技術」雙重優勢,新疆紡織業正加速從傳統加工向高附加值產業鏈邁進,成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下午,視察組赴自治區人大機關參觀新疆人大歷史展館。這座2025年新落成的展館以400平方米空間濃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發展歷程和在新疆的生動實踐。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穎在參觀中表示,展館不僅記錄了歷史,更彰顯了依法治疆與團結穩疆的信念。他提到:「不同民族代表齊心參政的影像和代表議案建議,印證了『石榴籽』般的凝聚力,而團結與法治正是新疆繁榮穩定的根本基石。」展館內400餘幅照片和百餘件文獻,全面展示了新疆人大在推進民主法治、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成果,突現了制度扎根邊疆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