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好.易行」政策,推動市民多走路,少坐車
【大公報訊】記者陳卓康報道: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於交通政策帶來驚喜,推出以四個「行得」為主題的「香港好.易行」政策,推動市民多走路,少坐車。據悉,政府擬選取兩個試點,試行創新舒適的步行環境,引進大型路牌、水霧降溫系統及飲水機,亦計劃將西營盤中山紀念公園及港澳碼頭接通至中環行人天橋,以及推動社區單車租賃服務。
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稱,政府會在未來五年進行「提升香港易行度顧問研究」,以規劃日後建議上坡地區自動扶梯項目推展的時間表,今年內開展研究進一步完善金鐘及灣仔現有行人網絡,以及把上環港澳碼頭巴士總站及西營盤中山紀念公園的行人天橋,連接中環一帶行人天橋。
《施政報告》提到,政府將選取兩個作試點試行創新舒適的步行環境,例如中環和尖沙咀等,當局指考慮因素包括有關地區的人流、交通的情況、主要目的地是否密集和在步行距離內等,目前未有定案,待顧問研究完成後再作考慮。
當局亦會研究放寬公共行人通道加設上蓋的要求,並繼續為公共行人通道加設無障礙設施,正邀請十八區區議會各自建議三個地點,今年向立法會申請8.5億元工程撥款待批。此外,運房局將研究推動團體以非牟利自負盈虧方式營辦社區單車租賃服務,作為首尾程的短途接駁。
加裝水霧降溫與飲水機
運房局開設的facebook專頁「路人甲」昨晚張貼的圖片披露,政府擬參考英國倫敦市的路牌,加強發布行人網絡資訊,加裝水霧降溫系統與飲水機,設計清晰易用的地圖和標示,視乎資源美化若干行人天橋及隧道。
特首梁振英昨日表示,政府積極推動「以步當車」,減低市民對機動交通工具的依賴,整合過往為建設「行人友善」環境所做的工作,運輸及房屋局將循四個主題方向推出「香港好.易行」,分別是提供清晰方便的資訊,讓市民可「行得醒」;完善步行網絡令市民「行得通」;締造舒適寫意的步行環境讓市民「行得爽」;提供安全高質的步行環境以確保「行得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