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1月8日訊(記者曾敏捷)市建局將於今年就油麻地及旺角展開為期兩年的地區規劃研究,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在網誌撰文指,油旺區規劃將進一步推動「地方營造」,在都市更新過程中,以當區特色、歷史為原材料,營造具特色地區環境,「果欄」、玉石市場、「女人街」、廟街、「金魚街」、「波鞋街」和花墟等,可規劃有深度的「地方營造」,凸顯地方特色,提升整區的價值,推動更多私人業主參與市區更新發展。
韋志成網誌提到,「地方營造」是近年城市發展新趨勢,市建局過去曾在小社區嘗試推動「地方營造」,例如幾年前推動灣仔區幾個重建和保育項目時,當局將灣仔街市、利東街及和昌大押等項目,與前灣仔郵政局、北帝廟、洪聖廟等多項歷史建築物,構建「灣仔歷史文物徑」。在中西區,市建局利用活化工程,將嘉咸露天市集、百子里公園、中環街市及永利街等不同的「點」連接成「線」,展現出具地區特色的覆蓋「面」,吸引更多人到訪該區。
不過,韋志成認為,以往的「地方營造」工程覆蓋面有限、項目的推出時間不一,未能有較具前瞻性的整體規劃,令「地方營造」效果未算顯著,故期望在油麻地及旺角涉212公頃範圍的地區規劃研究中,能以新思維、新規劃和技術推動「地方營造」。
他認為,油旺區有刻畫社區特色的地標,如「果欄」、玉石市場、「女人街」、廟街、「金魚街」、「波鞋街」和「花墟」等,令當區有自身經營和生活模式、歷史文化、地理環境和建築物,以及獨特景觀和公共空間,可供規劃有深度的「地方營造」,突顯地方特色。
韋志成指出,重建不是改善舊區的唯一手段,「地方營造」可以提升吸引力,帶動經濟和人流,推動更多私人機構及不同持份者參與市區更新發展,並可間接鼓勵業主參與樓宇維修和保養,以至美化樓宇外觀及內在設施,提升樓宇整體價值,將市區更新提升至更高、更全面層次。他期望油旺區可發揮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