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未來之星在塞爾維亞參觀由中方企業負責承建的科斯托拉茨火電站,並跟員工交流 /特約通訊員李贊銀提供
「未來之星」巴爾幹認知之旅臨近結束,同學們12月25日前往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館,得到臨時代辦盧山的熱情接待。盧山介紹了塞國歷史概況以及中塞兩國在當地合作的眾多基建項目,提醒同學們未來若有志參與國家「一帶一路」發展,宜先了解國家發展以及中國與他國的合作情況,繼而思考自身能在其中發揮哪些作用。交流團團長、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在總結整個交流活動時指出,相信此行讓一眾同學對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有了更深切認識,期望他們回港後能針對一路見聞繼續學習,將此行所獲融入到人生規劃中,將實現個人目標和貢獻國家、服務香港結合起來。/記者姜嘉軒塞爾維亞報道
塞國積極推動學習漢語
在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館內,盧山親切地向同學介紹中塞兩國關係近年的深化情況,「以往中國更多是向塞國推銷廉價商品,但現在這階段更多是從事旅遊、農業、交通、能源、基建等深化合作」。當地亦積極推動年輕人學習漢語,每年孔子學院有數百名畢業生。當地並推動中小學學習中文,說明塞國視與中國進一步合作為未來發展方向,雙方關係日益友好。
「一帶一路」倡議於2013年提出,盧山強調這是一個中國與相關國家友好合作、互利共贏的倡議,如果了解清楚這個世界重大合作框架,將能找到很多機遇,建議年輕人先了解國家發展情況,繼而了解中國與他國的合作,思考當中能作哪些參與。
倡參與沿線國家公司工作
盧山又給香港學生們一點提示,假如想要實際投入到「一帶一路」機遇之中,不妨考慮到已有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公司工作。另一方面,他表示提供這類就業信息,也是大使館其中一項工作,未來或進行相關調查,如了解當地需要哪類人才,讓內地與本港年輕人更能掌握「一帶一路」國家資訊,擴展更多機遇。
會後另一環節是由未來之星同學跟塞國大學生聯誼交流,原來對方對「一帶一路」倡議的了解並不比香港學生少,大談受惠於此政策的體會(見另稿)。
26日是交流團在塞國的最後一日。上午,同學們先後參觀了「一帶一路」重要合作項目的貝爾格萊德跨多瑙河大橋、卡萊梅格丹公園,以及中國駐南聯盟被炸使館舊址,同學們身處現場聆聽講解,重新認識那段慘痛歷史。
同學對「一帶一路」有深入了解
在前往機場的路上,團長姜在忠為此趟「一帶一路」認知之旅作了總結。他說,通過同學們的座談和提問,「我感受到同學們收穫非常大」。第一,對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有了深入了解,知道這是一個經貿交流、文化交流、和平建設倡議,而且是雙邊的、互利共贏的;第二,「一帶一路」的倡議得到了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和參與,開端良好;第三,大家認識到了統一、穩定、發展的重要性。
姜在忠指出,今次參觀交流的幾個國家,原本是歐洲中等富強國家,然而因為戰爭和動亂,經濟倒退,失業率高企,成為歐洲最貧窮的國家。這些國家的人民十分羨慕中國的穩定和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倍加珍惜現在的局面。他同時讚揚同學們表現出色,能夠認真考慮,深入思考,大膽提問,有的同學更是多才多藝,唱歌跳舞,充滿自信,毫不遜色他國同學。最後他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努力求進,多了解國家政策,抓住機遇,把實現個人規劃和貢獻國家、服務香港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