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透過博物館體驗式學中史

時間:2017-01-03 03:15:21來源:大公網

  圖:李焯芬1987年在加拿大孟嘗中文學校農曆新年慶祝會與表演學生合照/李焯芬供圖

  社會日益關注青年學習中國文化的情況,李焯芬認為,缺乏研習歷史文化的機會會令新一代青年「無根」。他認為,政府改革課程之餘,亦可考慮參考外國,加強博物館在年輕人學習階段的角色,提高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興趣。

  備好問題 藉參觀找答案

  香港近日正籌劃改革初中中國歷史科,李焯芬認同學好中史非常重要。他說,沒有學好中史,自然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有疏離感,嚴重者更會有分離意識。他直言,香港社會很多矛盾源於長期的殖民教育,而且回歸以後不但沒有改善,似乎更有向下滑的傾向。他強調,不用太過悲觀,認為目前應考慮如何將課程契合現代社會的需要,幫助到年輕人生活得更好,這才是關鍵。

  他說,以前讀歷史的時候都只是一本教科書,讀的都是政治興亡史,「宋亡就到元朝,元亡就到明朝,基本上都是政治興亡史,但歷史教學近年有好顯著的變化,加多很多文化史,物質文明史,亦可加入到博物館參觀的體驗式學習。」

  他舉例,數月前到美國洛杉磯探親,當地博物館正舉行一個敦煌藝術的展覽,有大批實物和資料讓美國的學生及青年參觀,不時見到一輛輛學校大巴出入,領隊老師先做足功課,參考展覽目錄內容,再將之製成幾版的工作紙,學生一路參觀,一路回答相應問題,帶着問題去學習,按老師指示,找出問題的答案。

  李焯芬認為,香港絕對有條件做到,「去年沙田博物館都有很好的敦煌展覽,其實都是很好的展覽,將歷史學習配合實地參觀,亦可以直接帶學生去敦煌考察。」他強調,這些不牽涉政治,是文化藝術的學習,可以組織學生學習參觀,讓學生對歷史多作了解,中史教學如能結合體驗式學習,令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印象特別深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