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金門建築總經理林健聰(右一)、創新經理王鯤量(右二)、工程經理劉國昌(右四)及工程師介紹新技術\大公報記者張月琪攝
【大公報訊】記者張月琪報道:建造業機電工程勞工不足率近22%,創五年新高,金門建築引入兩部連身機械人及兩部零重機械臂,協助工人使用電鑽機,以提高生產力等。金門並逐漸全面採用「模組化」,將垂直喉管等燒焊工序搬回內地工廠製造,地盤工人工時減30%。金門指,將軍澳一個數據中心的機電喉管較商用樓宇多四倍,項目早前率先採用模組化,機房建築更「零燒焊」,成本減逾10%。
機電工短缺率近22%
根據金門今年11月內部進行的勞工短缺調查顯示,整體勞工短缺率為5.4%,其中機電工程勞工短缺率為21.8%,創近年新高。部分工種的短缺率亦維持雙位數,包括幕牆工、批盪工、電氣布線工、木模板工及鋼筋屈紮工,部分短缺率更接近30%。
金門建築工程經理劉國昌指,為解決人手問題,金門推「模組化」,將機電組件模組化,由內地工廠預製,成功令工地現場安裝時間減少兩成,其工序的工人工作時數亦減少三成,方案同時能夠減省大部分的燒焊工作,使接近無焊接的建築能夠實現。
劉國昌指出,兩年前落成的一個將軍澳數據中心,整個建築有八成以上模組化,達至「零燒焊」。金門正承建的另一個數據中心,預計有95%以上可以模組建築。
金門亦透過廣泛應用機械人裝備提高生產力,包括今年九月引入的兩部美國連身機械人,及來自日本的兩部零重力機械臂(ZeroG Arm),每部約十萬元。機械臂率先在將軍澳數據中心地盤試用,主要用於鑽牆等,最高可承擔16公斤重的電鑽,增加生產力和減低工傷;而從日本引入的機械人裝備,則於屯門公屋地盤試用,工人穿上後可輕鬆搬運重物。金門計劃再以40萬元引入向上鑽探機械設備,現時仍在商討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