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沙伯醫院副行政總監何曉輝(右)承認接連發生產婦死亡是「不尋常」。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大公網12月23日訊(記者張琪、孫凌奕)伊利沙伯醫院於短短一個半月內,接連發生第二宗產婦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併發症」(DIC)嚴重出血、產後死亡的醫療事故。繼女警產子後死亡,一名33歲產婦上月底入院生產,子宮大量出血,兩日後不治,消息透露,初步懷疑該產婦因「羊水栓塞」引發併發症。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昨晚表示,非常關注伊院短時間內發生兩宗孕婦死亡事件,他將親自查看醫院管理局的兩份調查報告,確保調查找出任何人為或其他因素。伊院承認事件不尋常,已成立調查委員會,今日召開首次會議。
伊利沙伯醫院繼10月初發生26歲女警產子後死亡事件,11月底再發生同類事故。懷孕38周的33歲鍾太,上月28日胎兒作動,送入伊院分娩,七小時後,鍾太的子宮頸口仍然未開,一小時後才開六度,其間胎兒心跳不理想,需使用催生針及使用「真空吸引」為嬰兒催生,嬰兒終於九時多平安出生。
切除子宮心跳曾停句鐘
鍾太產子後子宮大量出血,急救無效,需緊急切除子宮。手術做了逾10個小時,醫生三度向鍾先生稱,鍾太心跳曾停頓,最長一次曾停超過一小時,導致腦部壞死。翌日(29日)早上,手術完成後,鍾太被送往深切治療部留醫,最終於30日凌晨不治。
鍾先生接受電視台訪問,憶述最後一次見到太太的情景時淚流不止,數度哽咽:「我當時問過醫生,我太太有冇生命危險,佢話有。大約(29日)九點半左右,我見到太太已經神志不太清醒,半開合眼。不過我叫佢一聲老婆,佢仲可以『嗯嗯嗯』回應我,嗰一刻係我最後一眼見到佢。」
鍾先生說,伊院曾兩次與家屬開會,指鍾太產後大量出血,醫護人員即使處以凝血藥及輸血都無效,更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併發症」。前日,他從新聞報道獲悉伊院公布另一位產婦死亡事故的調查報告,發現原來涉及醫護人員連番出錯,認為與太太情況十分相似,因此決定公開事件,希望院方盡快徹查原因。
伊利沙伯醫院昨晚召開記者會,該院副行政總監何曉輝昨晚承認,伊院在一個半月內連續發生兩宗類似事件並不尋常,但稱初步檢視制度並無問題,處理兩宗孕婦死亡個案的團隊有四至五位專科醫生,均有超過10年經驗,他指人手和經驗都相當足夠,強調醫護人員已盡力,院方「絕對無隱瞞」。
何曉輝稱兩宗孕婦死亡個案有不同處,10月初的孕婦患妊娠毒血症,調查發現子宮殘留胎盤組織,今次個案的鍾太則無此情況。調查委員會今日會召開首次會議,現階段未能公布鍾太的死因,六周內完成報告並公布。
高永文承諾親自查報告
高永文昨晚會見傳媒時表示,兩宗產婦死亡個案均須交由死因裁判法庭判斷死因。他向兩名產婦的家屬致以慰問,並稱已與醫管局溝通,要求醫管局與家屬好好溝通及了解家屬需要。而就第二宗個案,他已要求醫管局,就手頭所有資料,完整地向家屬做好溝通交代。他強調會非常慎重看待今次事件,一定親自查看醫管局的兩個調查報告,確保醫管局按照調查報告找出的任何人為或其他因素,採取補救措施,確保不會有同樣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