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退休教師望做「無言老師」為學生上最後一科

時間:2016-12-14 21:12:38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12月14日訊 香港中文大學2011年推出「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鼓勵市民在離世後,將遺體奉獻教育,遺愛人間。計劃推出後,中大醫學院接受的遺體由七具升至百具,不僅可以滿足教學需要,更可為威院醫生進行手術訓練。80歲的退休教師莫積勤三年前登記成為遺體捐贈者,受「無言老師」四字感動,以「鞠躬盡瘁,死而不已」為人生格言,希望死後仍可通過捐贈遺體,增加人生色彩。

  莫積勤說,當時他參加一個頒獎禮,見到中大攤位正招募「無言老師」,他即刻與兩位女兒表明意願,並得到支持。小女兒更是以行動支持父親,一同登記。他續說,在他的人生過程中,喪失過四位至親,感受過世事無常,對生死已十分豁達。從教30年,自認是「凡夫俗子」,對社會沒大貢獻,但受到諸多影響和教育,希望「別人可以因你的存在而得到快樂」,若成為「無言老師」,還可為學生上最後一課。

  「無言老師」不僅給學生們上課,亦是給捐贈者親屬上了重要一課。朱子溢的太太兩年前意外懷孕,卻在第一次產檢中便悉知胎兒先天沒有頭蓋骨,孩子瑋恆出世10小時後便離開人世。朱子溢說,他已經有兩個女兒,將瑋恆遺體捐做「無言老師」,亦是給他的家庭,特別是兩個女兒上了一堂生死課。他讓兩個女兒直面小瑋恆的死,並給她們帶去正面的訊息。「BB雖然只有這麼短的一生,都可以好有貢獻。」

  現時,中大已有超過13000人登記成為遺體捐贈者。中大於去年12月至今年10月,向1091位捐贈者或家屬進行問卷調查或訪問,發現大多登記者認同遺體不過是軀殼,可善用自己遺體,給予醫科生練習醫術,而部分家屬則表示不捨得或不忍心將親屬遺體做該用途。

  中大社工系副教授陳智豪表示,八成登記者會在登記前後與家人溝通,但亦有16%未有溝通。不與家人溝通的原因主要是認為家人意見不會影響自己決定(96%)、捐贈遺體應由自己單獨決定(89.3%)、認為家人會支持自己的決定(84.1%)等。他又指,研究顯示登記者若與家人有溝通,往往會感到有更高的人生意義,並有較佳的整體生活素質,對死亡焦慮等負面情緒更低。捐贈者過身後,仍需親屬決定是否捐出遺體,為避免因是否捐贈產生家庭矛盾,希望登記者能夠盡早與家人做有效溝通。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