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不參選下屆特首,使競爭變得激烈卻又失去了聚焦。無論怎樣看梁振英,他已是香港政治的核心,反對政府的要反對梁振英,支持政府的要支持梁振英。但突然間梁振英這個政治標誌消失。反對與支持的便需要重新找出對象和方向,這便是一個全新的局面,需要全新認識、定位和布局。
中央政府或許另有人選補上,可是不容易找到一個比梁振英忠誠,各方面也可接納的人選。當然梁的民意低,卻是為政者的正常表現。他任內觸動各方利益,也與美國在背後支持的反對勢力抗衡。反梁的目的是集中火力打擊個人,從而動搖整個建制。故此梁所承受的是所有反建制的批評,和香港積累下來的反共情緒、社會矛盾。他一退選,這些批評便落空,更因為過於集中個人,短期之間沒法轉移。用誇大情緒化方法動員起來的反梁聲勢,也便一下失落,無以着力。相信不少也便意興闌珊,退出政治。特別是當中央全力打擊「港獨」,「港獨」全無出路,反對勢力既不能借反梁振英來號召支持者,也沒法借「港獨」提供給支持者(無論是個人或組織)任何政治和金錢好處。
今後關鍵是中央政府會支持什麼人來角逐特首。曾蔭權、唐英年已是前車可鑑,相信不會重蹈覆轍。但環顧香港政壇,實在難有哪位有足夠的才德當此重任,或可勝於梁振英。相信只有高永文醫生才是德才兼顧、任勞任怨,卻不失道德原則,也沒與社會脫節、與基層群眾脫節。相比於梁振英,或曾鈺成、曾俊華、葉劉淑儀等政治人物,高永文缺乏政治野心,也見不到他作任何企劃、布局,他似乎只是做他應做之事。這種人物在香港政壇裏是異數。故此,不受注意,不受推崇,也沒有什麼炒作吹捧。
或許他也不會出選特首,可是他卻可作為一種標誌,讓我們考慮下屆特首的人選。一是特首不需全知全能、不要故作精明。重要的是以人格示範,道德號召,懂得知人善任。不需強求功績,而是說實話做實事。當然對中央而言,首先是在國家安全問題上忠誠可靠。二是特區政府的問責官員班子不能懶散,各自為政,全無團隊精神,與特首及三司不合作,相互之間也不協調配合。
選特首不是選人治,而是選治港班子,選怎樣的治港政綱。強人政治往往難以為繼,且由於強人,更易犯上諸多錯誤。香港現時所需的不是人治,不是強人,而是能籠絡各方,協調各處,按部就班地把香港二三十年積累下來的問題解決。為特首者不重強硬,重於廣納各方意見,游說各方來把事情辦好。政策局局長可以強硬,但不是獨斷強硬,而是專業知識強,能震懾和領導有關政府部門的公務員認真工作。這幾年個別政策局長辦事不足,主因是本人專業能力不強,在專業裏缺乏地位,不受行業尊重。
於是下屆特首的人選考慮,不能再就人治,而是把特首及其可能用人的能力結合起來,這裏面還有重要的政綱。
香港珠海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