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東西方的文化邂逅

時間:2016-11-24 03:20:05來源:大公網

  「天蒼蒼,山隱隱,茫茫途路」,這是多年前的一首經典金曲,由羅文主唱,歌名是《絲綢之路》,那是日本着名作曲家喜多郎為一套有關絲綢之路而作的音樂;旋律優美,有中東和中亞風情。音樂由黃霑填詞,寫出了戈壁沙漠的浩瀚和絲路的艱難。大唐的玄奘法師穿過沙漠,攀過無數高高低低的山,行遍千里路去尋法求經,一項無比偉大的旅程。

  我一向對絲路神往,最近聽了丁新豹博士在理工大學的講座,讓我對這條橫跨中國至西亞,甚至歐洲的路更了解,丁博士曾到絲路多處地方,歷史和地理知識豐富,畢竟是前香港博物館總館長,聽他娓娓道來中西文化的交流,有豁然開朗之感。

  所謂「絲綢之路」,大概是由新疆至中亞細亞和西亞的一條東西走向的商路,中間是不容易通過的沙漠地帶。敦煌以外便是崇山峻嶺,往來這條通路的旅客大都是所謂西域的商旅,以栗特人和阿拉伯人等為主,反而很少漢人。其實這條通路是慢慢開通的,主要的開路者是馬其頓的阿歷山大帝。雖然他英年早逝,但已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他更在西亞和中亞建立了許多阿歷山大城。所以絲路由馬其頓到新疆以西基本上已被他開通了。西漢的張騫把新疆(即當時的伊黎)和漢境打通,這就是史書所謂的張騫通西域,正式使中國和西域諸國交流。

  西亞及中亞曾經建立過不少帝國和皇朝,孕育了古代重要和輝煌的文化,包括古希臘文化和波斯文化,可說是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尤其是宗教、藝術和器物各方面;再加上印度文化的印度教和佛教等;不單影響中國,更由中國再傳往東北亞如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如馬來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方。

  絲綢之路,顧名思義當然是運送和售賣絲綢產品為主的商業路線。因為絲綢名貴、舒適,所以大受歐亞皇室和貴族喜愛;透過絲路,西域的農作物如胡椒、葡萄等也得以傳入中國。西域樂器如琵琶、豎琴、橫笛、羯鼓;伊斯蘭的陶瓷、西域的舞蹈,櫈椅傢俬都透過絲路傳入中國。當然最重要的是佛教的傳入。著名的佛教高僧如有北朝時期鳩摩羅什的東來,和唐代玄奘的西往,許多高僧都促進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

  中國文化對西方的影響很深遠,最重要的是造紙術、印刷術的西傳,促進了西方文化的發展。還有火藥、茶葉和燒製陶瓷的方法,實在中西文化的邂逅促進及提升了雙方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現在中國政府大力發展的「一帶一路」,就是要再發展成繼承古代陸上及海上的絲綢之路,透過高鐵,克服從前交通的不便,也可帶動中亞及西亞國家的發展。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校長

  陳家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