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何進昇報道:環境保護署去年八月在12個非法棄置黑點安裝攝錄機,半年已錄得近千宗車輛非法棄置建築廢料的影像。審計報告發現,措施實行逾一年,環保署只就46宗提出檢控,122宗個案因影像不清晰、未能聯絡車主等而獲「放生」,審計署要求環保署確保攝錄機能拍攝車牌號碼,並在六個月內提出檢控。
環保署根據該署內部和其他九個政府部門提供的資料,制定了非法棄置黑點名單,列出41個黑點,並在其中12個非法棄置黑點安裝監察攝像機系統,監察非法棄置建築廢料活動。試驗計劃於去年八月開始,為期半年,共錄得998宗涉及以車輛非法棄置廢物個案的影像,其中170宗涉及拆建物料。
但截至今年七月,該170宗個案中,只有46宗已提出檢控、兩宗在調查中,有122宗由於攝像機所攝錄的車牌號碼影像不清楚和無法聯絡車主、車主沒有提供案件詳情等,而沒有提出檢控。環保署解釋,有關地點的照明欠佳、攝像機質素所限,以及涉案車輛的車牌號碼不在攝像機的拍攝範圍內,造成拍攝影像不清晰。
審計署認為,環保署須加強聯絡涉及非法棄置廢物個案車主的工作,並參考警務處做法,如未能按運輸署提供的地址與車主取得聯絡,便向入境處、水務署、醫院管理局、公用事業公司及註冊車輛投保的保險公司等,索取車主地址,並要求環保署確保監察攝像機系統,能清楚攝錄涉及非法棄置廢物車輛的車牌號碼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