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香港重建」出戰高教界選委

時間:2016-11-15 03:15:16來源:大公網

  圖左起:宋恩榮、雷鼎鳴、王于漸和廖柏偉四位學者組成「香港重建」,參選選委會高教界席位 /大公報記者馮瀚林攝

  選委會選舉提名期昨日截止,除了宗教界界別分組外,選舉事務處於提名期內收到共1553份報名。而早已報名參與的香港大學經濟系講座教授王于漸、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雷鼎鳴等四名學者組成的「香港重建」,競逐高等教育界議席。王于漸昨日在記者會強調,他們希望特首候選人能夠維護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參選目標是讓高教界有更多元化聲音,不是單一為政治發聲。/大公報記者 馮瀚林

  為期一星期的選委會選舉提名期昨日截止,而宗教界界別分組的獲提名人士則有400名。選舉將於12月11日舉行,暫時競爭最激烈的是衛生服務界,94人競逐30個席位,而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同樣激烈,92人競逐30個席位,醫學界亦有85人競逐30席,另外有四人退選。

  提出六大政綱

  另外,由王于漸、雷鼎鳴、中文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宋恩榮、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研究教授廖柏偉四位學者組成的「香港重建」,參選今屆選委會高教界席位。王于漸表示,他們自70年代開始在香港的大專院校服務,其間承擔多個資深的學術及行政職務,就香港政治、經濟及社會政策進行深入研究,眼見社會對立更趨嚴重,所以希望參選高教界席位。

  政綱方面,「香港重建」提出六大政綱,分別是加強投資高等教育、守護學術自由、堅守院校自主、重建政府與市民互信、修補社會撕裂、振興經濟、重啟政改等。假如當選,他們會要求特首候選人發布清晰的政綱,又會與理念相近的選委商議,以達成最大共識。他們又呼籲選民同時投票支持以何建宗為首的「高教新力量」12學者全票。

  被問到是否要打破「泛民」在高教界佔優的局面,王于漸回應稱,參選是有見於社會「泛政治化」,為了高等教育的發展,他們應該發聲;而且高教界有不同專業和學者,希望大家關心社會不同問題,不是單一為政治發聲,所以希望有更多元化聲音,強調一定要立足於高教界。

  宋恩榮稱,當未有正式特首候選人時,便有部分競逐選委的人說不會投票支持某人或投白票,「這是遺憾的,有些無聊。不是理性的做法,完全是政治理念先行,不看政綱之類,不是科學化的做法。高教界應該講理性,有學者風範,不應該凡事政治化」。

  捍衛學術自由自主

  至於是否支持行政長官作為大學的必然校監,王于漸稱,他們會繼續關注,各大專院校也正在討論中,他們會在崗位上爭取最符合高等教育發展的環境,既捍衛學術自由又捍衛學術自主。

  對於會否支持梁振英連任,王認為梁振英未表態會否連任,退休法官胡國興又沒有接觸他們,若於現階段逐個評論疑似候選人,並不公平。雷鼎鳴稱,暫時不會決定投票意向,因為要考慮不同候選人的理念、執行力等。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