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葉培建:探討中國未來深空探索的發展及方向

時間:2016-11-14 18:32:46來源:大公網

  葉培建認為,中國開展深空探測有四重意義,一揭示生命起源,二建設小行星預警防禦體系、保護地球安全,三利用太空資源是獲得永久太空開發的唯一方式,四小行星是人類深空探測「天然的跳板」。

  大公網11月14日訊 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今早在理大分享中國未來深空探索的發展及方向,道出2020年將向月球背面發射嫦娥四號,稱若成功會是世界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陸。他期望中國所有高校,包括香港,加強合作及技術研究,整合資源以促進小行星探測技術研究的發展與進步。

  「嫦娥之父」葉培建,以「小行星的探索 — 中國火星任務後的深空旅程」為題,探討中國未來深空探索的發展及方向,包括探索小行星任務。他對世界各國深空探測的歷史進行了回顧,當中又以小行星探測為主,分別講述了美國、日本、歐洲及中國的重要探測成果及探測計劃,稱小行星探測已成為當今深空探測的三大熱點之一(另外是月球和火星)。

  對於小行星探測,葉培建表示,很多小行星上具有豐富的資源,其科學探測意義很大。他認為,中國在小行星探測方面已取得突破,但仍存在科學基礎相對薄弱,技術不夠先進等問題,並提出依託產學研基礎,全面提高相關科技能力,實現工程任務系列型突破的建議。

  葉培建形容,小行星的探索雖然各因素配合,「我現在71歲,地球有能力探索,但顆星要100年才經過地球,或者顆星要明天就到,但地球技術不足」,兩種情況均不利於研究。

  至於嫦娥四號為何在嫦娥五號後發射,葉培建解釋稱,四號是三號的備份星,故再利用四號工作時,其任務要有所不同,選擇探索月球背面。他表示,四號發射前,先要向地月拉格朗日L2點發射一顆中繼星,用於通信,因為月球背面不能直接與地面通信,故需借助衛星支援。

  葉培建亦於上周六獲授理大榮譽博士學位,同樣獲授榮譽博士學位的還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F. Engle、電訊網絡和基礎設施專家Candace Johnson、理大榮休教授高贊明及溢達集團董事長楊敏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