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11月8日訊(記者何進昇)由環境局局長出任主席的「公共空間回收及垃圾收集設施改造督導委員會」(俗稱桶改會)就減少垃圾桶數目定出方向,傾向減少垃圾桶,增加回收桶數量,以配合將實施的垃圾徵費計劃。消息透露,桶改會傾向即將面世的「標準」身形垃圾桶投入口縮小,防止市民誤放家居和商業垃圾。
街上垃圾桶繼早前推出的130公升容量、投入口縮細的「細口仔」後,稍後將有100公升的新款標準柆圾桶,消息人士透露,桶改會傾向將「標準」身形垃圾桶的投入口縮小,防止市民誤放家居和商業垃圾,但現階段仍未有具體方案。對坊間認為「細口仔」未能解決街上垃圾棄置問題,仍將「標準」身形垃圾桶投入口縮小,消息指,會加強宣傳,令市民意識到「標準」身形垃圾桶並不適合棄置家居和商業垃圾。
桶改會四月委託顧問,檢視公共空間回收桶及廢屑箱數目與分布,消息指,顧問早前在八個不同類型地區進行研究,觀察當區的人潮和棄置垃圾的情況,包括深水埗和上環等舊區、葵涌和觀塘的工廠區、中環和九龍灣等商業區、旺角和廣東道的遊客區、大埔和錦田的鄉郊地區、馬鞍山和將軍澳的住宅區、城門河和清水灣二灘的戶外公眾地區,以及大角咀市政大樓和九龍塘公共交通交匯處的室內公眾地方。
顧問亦向市民進行調查,發現市民普遍支持減少垃圾桶,要求增加公共空間的回收桶數目,增設比例與位置未有定案。下一階段研究將討論垃圾桶和回收桶設計方案,會開放予公眾參與。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指出,太多垃圾桶會增加非法棄置垃圾的問題,增加回收桶是「正路」做法,建議當局應因地制宜,在特定地區擺放特定回收桶,例如在旅遊區只擺放膠樽回收桶,提高回收效果。
顧問研究認為,街上垃圾桶除了可減少數量,政府應策略性地增設回收桶,例如港鐵出入口較常收到較多廢紙,可擺放廢紙回收桶,也可在十字路口、場地出入口等較顯眼位置設回收桶,增加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