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陳茂波昨天出席電台節目
【大公報訊】記者何進昇報道:政府計劃2030年後集中發展新界北及東大嶼,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日表示,初步傾向先發展新界北,強調必然涉及大規模收回棕地,明年會展開棕地普查,以訂定運用棕地措施,如果有人趁政府拆遷而取得好處,當局會有機制處理,不容許有人在收地時「博懵」。
政府每十年就會更新一次長遠發展規劃,發展局上周四公布《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計劃優先發展新界北和東大嶼都會。陳茂波昨日出席電子傳媒節目時表示,近年全球經濟發展重心向東移,內地和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增長較歐美及日本快,對香港來說是一個啟示。本港若要推行再產業化,涉及開拓住宅用地外的額外土地供應,所以更加需要長遠規劃。
陳茂波指,當局初步傾向先發展新界北,因為當區有大量棕地,政府會好好規劃及再發展,他形容收回棕地是「必然要做」。
問及收回棕地的過程,會否因橫洲事件而不做非正式會面,陳茂波指,在洪水橋新發展區的發展當中,當局亦有跟不同持份者開會,正式及非正式會議都是恆常工作的一部分,目的是要多溝通和減少誤解。
正研究拆遷補償方案
他又稱,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料有約一千多戶居民受發展影響,當局正研究拆遷補償方案,協助受影響居民,會參考新界東北做法。
陳茂波強調,如果有人趁政府拆遷而取得好處,當局有機制處理,不容許有人「博懵」(渾水摸魚),但由於最後的方案尚未敲定,現階段不適宜部分透露。他稱整個項目會分期進行,當局會於適當時候提出方案。
陳茂波稱,今年的私人土地供應已超標,相信未來兩年供應足夠,但市場千變萬化,應該建立土地儲備,透過規劃配合未來發展。他估計,2042年香港人口將會較現時增加98萬人,達至822萬人,住戶增長達50萬戶,50萬個新增住戶涉及的住屋需求,相當於3.3個沙田新市鎮的規模,反映住屋需求仍然大,當局規劃時不應作繭自縛。
對於《2030+》建議將新界北納入「策略增長區」,但不包括粉嶺高爾夫球場,陳茂波回應指,局方初步從顧問得知,粉嶺高爾夫球場有歷史建築物、值得保存的樹木、成熟的樹林及墳墓等,令發展有限制,雖然這幅土地附近有交通配套,但以目前情況,未必能夠支持大規模發展。他稱民政事務局正檢討這類批租土地,當有檢討結果,發展局會作相關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