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梁振英強調,特區政府未來會繼續迎難而上,改善民生\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新一期《紫荊》雜誌撰文,回顧本屆特區政府在經濟、創科、社福、基建、土地房屋等方面工作。他強調,特區政府未來會繼續迎難而上,希望社會各界以整體社會和市民的福祉為念,團結一致,支持政府開拓土地,盡快增加房屋供應,相信香港必定可以持續發展,令港人生活更加進步和美好。\大公報記者 吳維思
梁振英在文中指出,「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本屆政府的施政理念,只有經濟發展,市民才能不斷改善生活,政府才有足夠資源持續改善民生。他提到,過去四年,特區政府財政穩健,經濟溫和增長,失業率長期維持較低水平,即使環球經濟環境不明朗,政府上個財政年度收入仍達到1,400億元,是歷來新高,反映香港經營環境雖然競爭激烈,但大小企業的狀況仍然平穩,經濟基礎良好。
多管齊下改善基層生活
在改善民生方面,梁振英表示,2016/2017財政年度,政府在社會福利的經常開支達到662億港元,比五年前增加了55%。政府重設扶貧委員會、「破天荒」制訂首條官方貧窮線,又優化「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推出惠及40多萬長者的「長者生活津貼」、向關愛基金注資150億港元,並在今年5月推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都令基層人士的生活有一定改善。
梁振英引述數字說,香港的貧窮人口數字在政策介入後已連續第三年低於100萬;截至今年9月底,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的個案已連續66個月下降至239,552宗,是14年來的新低;低收入個案也持續下降91個月至5,514宗,是17年來的新低;失業個案則持續下降85個月至14,991宗,是過去18年來的新低。這些數字不僅反映了政府社會福利政策鼓勵就業的成效,也體現了香港人寶貴的自力更生精神。
下大決心解決房屋問題
至於房屋方面,梁振英認為,土地樓房的短缺,是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的巨大掣肘。他指,樓價貴、租金高,造成住屋問題,影響市民的經濟和社會活動。本屆特區政府以負責任的態度,下大決心解決土地房屋問題,但認為香港可以重建或再發展的土地有限,因此只能依靠新土地,而供應新土地的責任在政府身上。經過四年努力,開始見到初步成效,在本年度至2020/2021年度的五年期內,公屋供應量預計約為95,000個單位,私人住宅方面,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市場供應量約為93,000個單位,較本屆政府上任時的65,000個單位高出43%。
梁振英強調,特區政府會繼續增加短、中、長期土地供應,包括開發古洞北和粉嶺北、洪水橋、東涌及元朗南的新發展區及新市鎮擴展,推展鐵路物業發展項目,發展岩洞等。他希望社會各界以整體社會和市民的福祉為念,支持政府開拓土地,盡快增加房屋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