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10月24日訊(記者張月琪)新民黨青年委員會上周六舉辦座談會,出席分享的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劉鳴煒指,部分香港青年抗拒內地及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身份,他認為,若當及早處理,加強青年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這種矛盾未必會像今天一樣。他又指,心目中理想的香港是「妥協的香港」,不論如何也尊重另一方,作出妥協,這才有助解決社會爭議,但現實卻非如此。
香港青年普遍面對的住屋問題,劉鳴煒指出,房屋供應不足、年輕人難以「上樓」,不是香港獨有的問題,英國倫敦、美國紐約、瑞典等地,樓價都非常高,但這些城市因地方較大,市民可選擇到離市區更遠的地方置業,但香港的城市面積太少,土地有限,市民難以選擇在邊界地方置業。他認為,要解決住屋問題,長遠要解決供應問題,但土地供應亦是目前最具爭議的問題,例如涉及開墾郊野公園、開發棕地等,將受到關注人士的阻力,這方面需要社會多方面的努力去解決。
劉鳴煒又認為,香港產業發展比較狹窄,他估計這個跟香港傳統觀念、家長對子女期望的想法有關,但估計香港的行業結構將會改變,加上政府成立創科局,開始加強科技及人才的發展,對科技的重視將會提高。
劉鳴煒又指,香港實行一國兩制,至今實行得很成功,但亦產生了很多矛盾,包括對中國人身份認同,他認為如果當時可及早處理,加強青年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這種矛盾未必會像今天一樣。他透露,心目中理想的香港是妥協的香港。對於處理兩極化的社會,他認為社會需要妥協,無論是否意見過半數的一方,都需要尊重另一方的感受,作出妥協,才有助解決社會爭議,但他說,目前香港並不是一個妥協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