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署及土木工程署圖片
大公網10月17日訊(記者何進昇)啟德新發展區是香港未來重要土地來源,規劃署計劃增加啟德新發展區16幅住宅用地地積比率和放寬高度限制。新建議將令住宅用地由34公頃增至40公頃,住宅單位增加至4.9萬個,增加約1.09萬個,居住人口由10.5萬增至13.4萬人,其中跑道區會增加四幅住宅地,坐擁無敵維港海景。規劃署稱,增加住宅用地是回應社會訴求,但現階段未決定公私營房屋比例。
規劃署及土木工程署圖片
規劃署2013年就啟德新發展區展開檢討研究,今日交代研究結果,建議提升區內16幅住宅地盆地積比率至最高6.5倍,令整體住宅單位數量由10900個,增加至4.99萬個,住宅人口亦會增至13.4萬。
規劃署發言人表示,過去數年,社會對房屋有迫切和持續需求,需要在不偏離規劃原則下回應社會訴求,形容整個啟德發展區布局不變,只適當提升部分用地發展密度,沒有對當區交通帶來負面影響,將會諮詢相關持份者,包括九龍城、觀塘、黃大仙區議會以及海濱事務委員會,有關修訂建議本周五會交由城規會審議。
毗鄰郵輪碼頭的跑道區一帶,原規劃設12幅用地,住宅和酒店用地各佔六幅,其中所有酒店用地均面向維港海景。但根據規劃署最新修訂,原有六幅面向維港酒店用地,其中三幅酒店用地改劃為住宅用地,並在接近都會公園位置新增兩幅住宅用地,而接近郵輪碼頭一幅住宅用地則改為酒店用途,令跑道區住宅用地由六塊增至10塊,其中四塊面向維港海景,令跑道區可提供住宅單位由原本約3000個增至7000個。跑道區地積比率由3.4倍至5.9倍增至6.5倍,建築物高度亦由45至80米增至65至90米。
規劃署亦建議,將九龍灣啟興道嘉里貨倉及九龍貨倉用地,由商業用地和休憩用地改劃為住宅用地,形成一個住宅群。
規劃署發言人解釋,因為啟德明渠進口道及觀塘避風塘水質正逐步改善,故先前有關渠務工程毋須實施,故跑道區住宅用地可輕微伸延,加上希望將酒店用地集中於旅遊中心旁,預料酒店房間供應減少約1000個。問及新增住宅單位之公私營房屋比例,規劃署發言人指,暫時未決定新增單位公私營比例,強調有空間討論,會聆聽各方意見。
城規會委員潘永祥表示,政府覓地難,若要增加供應,在現有土地增加地積比率是較快做法,認為增加啟德新發展區部分用地地積比至6.5倍不算太高,最重要是當區交通配套能否應付,包括道路會否因超出負荷而導致交通擠塞。
另外,規劃署計劃將位於啟德明渠附近一幅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用地(GIC用地)撥作商業用地,樓面面積則由原來195萬平方米,增加至228萬平方米,比原來增加約一成七,高度將由45米增至80至100米,預料可提供多二萬個就業人口。政府用地亦由原本的38公頃減至36.6公頃,減幅大約為百分之四。
擬原址保留土瓜灣站古蹟
啟德新發展區除了為本港提供土地資源外,亦保留了重要歷史文物。由於港鐵沙中線土瓜灣站早前發現古蹟文物,古蹟辦認為仍有部分用地可能存有考古遺存,規劃署建議將遺蹟原址保留,並改劃為「休憩用地」,發展面積約一公頃的古蹟公園,與宋皇臺公園一併規劃。
規劃署發言人表示,土瓜灣站大部分遺蹟都會原址保留,包括多個方井和房屋遺存等,但其中一個會先移走,強調現時仍屬初步階段,將來仍會商討有關安排。發言人續稱,該區預留作商業及住宅用地地積比率會增至6.5倍,建築物高度亦會相應提升,最高可達135米。
發言人補充,根據古蹟辦意見,該區仍可能有考古遺存,因此今次規劃署建議將相關範圍改劃為「休憩用地」,並發展成面積約一公頃的古蹟公園,以原址保育有關遺蹟。
舊跑道兩地列水上體育用途
啟德新發展區除了提供商住用地外,其中一個主題是體育和消閒活動中心。規劃署建議,在跑道區兩處地方將「水上體育/康樂活動」列為經常准許用途,意味日後市民或可以在維港或觀塘避風塘進行水上活動。
香港水上運動議會早於兩年前已向政府提交申請書,冀以短期租約形式,在啟德跑道末端、毗鄰舊啟德消防局海旁用地,發展臨時水上運動中心,惟批地申請自去年起一直處於膠着狀態,原因是地政總署關注中心設置於觀塘避風塘岸邊、用於協助運動員及船隻上落浮橋,可能牴觸《保護海港條例》。
對於可以進行水上活動的確實地點,規劃署暫未有定案,將來會與民政事務局和相關持份者進一步討論,並會商討繼續改善附近水質問題。
另外,政府在今年《施政報告》提到,將在市區預留一幅土地,供職業訓練局興建具規模及現代化校舍。規劃署指出,現時茶果嶺偉樂街臨時足球場和中石化石油氣加氣站使用率低,可以釋出土地作其他用途,建議在該處興建面積約4.2公頃的職訓局新校舍。
規劃署又建議,在新蒲崗以南的一幅「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劃作商業用途,以及啟福道以南興建漁農署動物管理中心和在香港兒童醫院旁興建啟德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