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關稅戰的陰影之下,台灣業界這幾個月備受煎熬。今年4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各個國家和地區宣布徵收所謂「對等關稅」,對台灣地區的稅率高達32%。隨後美方又宣布把關稅暫緩期延長至7月9日,實則是暗示各個經濟體向美國「送大禮」以換取較低的關稅。民進黨當局當時聲稱美國已把台灣地區列入第一輪談判的對象,然而如今已是7月中旬,美方近日已經宣布了對25個經濟體的最新關稅,但台美關稅談判卻仍然沒有結果。據說美方又把關稅暫緩期再次延長至8月1日。從4月等到將近8月,到底美國對台灣地區徵收的關稅是比之前更低還是更高?台灣業界憂心忡忡,無所適從。
按照民進黨當局「喪事喜報」、「喜事狂報」的政治操作來看,如果台美關稅談判的結果有利台灣方面,民進黨當局早就敲鑼打鼓、得意洋洋地到處宣揚了,尤其現在正值「大罷免」關鍵階段,如此「利好消息」正好可以給「大罷免」造勢,但最近民進黨當局對關稅事宜顧左右而言它,絲毫不肯透露與美方談判的進展。對此,台灣輿論深感不妙,紛紛認為美國對台灣方面徵收的關稅應不會低,甚至傳出還是維持4月公布的32%稅率。
多年來,台灣方面與美方打交道,一直都於弱勢位置,被美方予取予求已成慣性,尤其是向美軍購,美方經常「獅子大開口」,買給台灣的一些武器的價格遠高於市場行情,當中亦不乏老舊軍備。兩年前,美軍竟把發霉的防彈背心與41年前生產的彈藥運給台灣方面,完全把台方當作「武器垃圾桶」。至於台美經貿商談,美方也只是一味逼台灣方面擴大進口美國瘦肉精牛肉和豬肉。
如今在關稅問題上,一向唯美國馬首是瞻的民進黨當局早在談判之前就已經跪下了,先是放出風聲說將斥資近100億美元擴大採購美國軍備,接着台積電又向美國增加1000億美元投資,後來又說將採購美國天然氣、農產品等。然而,民進黨當局如此華麗的「跪姿」卻換來美方在4月公布的32%重稅。台灣方面已是籌碼盡出,美方卻絲毫沒有手下留情。這意味着台灣方面要再向美方送上大禮,但美方多年來「吃定」台灣,是否因此而放賴當局一馬,還有許多變數。
從美方公布最新一輪關稅稅率來看,在亞洲經濟體當中,日本、韓國和馬來西亞是25%,泰國和柬埔寨是36%,孟加拉35%,菲律賓20%,印尼19%。島內輿論預計台灣的稅率不會低於20%。據國民黨和民眾黨智庫的評估報告,在稅率為10%的情況下,島內近6成企業認為營收將小幅下降或無明顯變動,一旦稅率升至20%,過半數企業預估營收將下降10%至30%。其中,被視為龍頭產業的電子、資通訊等也有超過4成廠商預估營收將明顯下滑,台灣整體出口結構恐面臨深層衝擊。
台灣業界前景不明,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民進黨當局卻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打壓政治對手的「大罷免」運動。看來,台灣業界只能自求多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