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10月7日訊(記者張月琪)最低工資委員會勞資雙方昨日終達成共識,將現時32.5元上調至至34.5元,涉及近15.4萬基層打工仔,最新水平將於明年5月1日實施。有經濟學家認為,調整水平合理,但略高於過去兩年累積通脹的4%,他預測,最低工資再調高,將加劇現時市場出現的勞工錯配現象,有些勞動力較大的行業如清潔,需要比最低工資更高的工資才可吸引人才;相反保安行則繼續沿用最低工資水平。
委員會終就最低工資新水平達成共識,比原有32.5元上調兩元,升幅達6.15%。根據政府統計處去年數字顯示,最低工資若加至34.5元,將有15.4萬打工仔受惠,其中主要為零售、飮食、物業管理、保安及清潔服務等行業。
經濟學家關焯照認為,最低工資有莫大的「漣漪效應」,除工資以外牽涉到物價及成本等問題,他分析指,過去兩年通脹率分別約為2%,累積兩年後物價水平粗略為4%,今次加幅逾6%則比累積兩年的通脹較高,或會引起更多成本上漲情況。
關焯照指出,本港勞市場出現勞工錯配的情況,需要勞動力及較嫌惡的工作,愈來愈少人願意做,例如清潔工作及飲食行業等,現時以最低工資已經難以請人,但最低工資一旦上調,他們亦要跟隨調整,否則會面對人才流失。不過,最低工資仍然能保障議價能力低,較多人願投身的工作,如保安、物業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