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五年勢將「追落後」
根據政府最新修訂的十年建屋目標,2016/17至2025/26年度十年間供應20萬個公屋單位,及八萬個資助出售單位,即平均每年兩萬個公屋、八千個資助出售單位。但房屋署提交區議會文件顯示,截至今年六月的估算,在2016/17至2020/21的五年間,房委會及房協的公營房屋落成量合共只有9.53萬伙,包括7.22萬個公屋及2.31萬個資助出售單位,與長策目標相差4.47萬伙或少32%。換言之,後五年的建屋量需達至18.47萬伙,才能達標。
公屋輪候冊大排長龍,平均輪候時間升至4.1年,是自2001年錄得4.4年後新高。房委會最新披露2020/21年的公營房屋供應量,該年預計只提供1.14萬個公屋單位,如以每年興建二萬個公屋單位為目標,該年只達到目標的57%;至於居屋單位亦只預計提供3600個單位,只達到目標的45%。
政府承認,現時可供興建公營房屋的土地與最新供應目標仍有距離,當局會繼續透過檢討和改劃土地用途、增加發展密度、開拓新發展區、適度填海等方式多管齊下增加土地供應,但承認落實有關措施有困難。
輪候時間料再延長
身兼公屋聯會總幹事的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招國偉擔心,建屋目標一再落後,加上新增公屋輪候人數未見減少,現時平均4.1年的輪候時間,勢將進一步延長。
他認為,近期的元朗橫洲及屯門新慶路公共房屋計劃,涉及單位數量較多,當局應盡快解決諮詢爭議,以免進一步影響五年後房屋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