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入境處「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專責幫助在外地遇上事故的港人\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自駕遊」流行、年輕人熱衷「工作假期」,加上世界各地恐襲陰霾密布,令香港人在外遭遇不測機會趨升。每逢港人在外出事,香港入境處的「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就火速趕赴當地,充當事主和家屬的「盲公竹」。近年接獲求助及出動的個案明顯增加,組員接受訪問時形容,協助善後工作要事半功倍不致單打獨鬥,最重要是有外交部和當地使領館人員的穿針引線協助。\大公報記者 陳卓康
近年港人外遊不時遇上不測,剛過去的暑假就發生了德國維爾茨堡火車兇徒持斧斬傷港人家庭、四人家庭北海道自駕遊車禍小童喪生、夫婦澳洲塔斯曼尼亞自駕遊被撞,以至近日泰國蘇梅島情侶車禍一死一傷、攝影師冰島車禍身亡。入境處於今年首八個月接獲1921宗在外港人求助個案,較去年同期增加一成(見附表),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曾派出12人次到當地協助善後。
駐外人員「打通任督二脈」
入境處助理處長(個人證件)區嘉宏接受傳媒訪問形容,國家外交部及駐當地大使館或領事館角色重要,「(入境處)不可能熟悉曬所有地方點做嘢,單打獨鬥一定做唔成」,必須有中國駐當地人員的人脈、當地的華僑和社區領袖「打通任督二脈」。以早前土耳其政治動盪事件為例,伊斯坦布爾機場封閉無法起飛,大量航班臨時轉飛安塔利亞,都有賴當地使館人員聯絡航空公司安排機位及酒店住宿,最終當地港人全數安全無恙返港。
區嘉宏說,雖然入境處有時就證件事宜直接與國家駐海外使館聯繫,但當有港人出事,一定會透過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出面向有關使館「單聲」才事半功倍,如是當地中國使領館接獲港人求助,亦會經外交部通知入境處。
年內兩次率隊到泰國協助善後的入境事務主任湯詠兒,憶述上月陪同蘇梅島車禍情侶家屬的經過,由於正值星期六非辦公時間,為使家屬盡快趕赴當地,小組立即聯絡護照組辦證,周日早上辦好證件,下午便飛抵當地,同時透過外交部聯絡中國駐宋卡總領事館、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敦促院方全力救治。及後死者遺體先經曼谷認證,大使館從中幫忙協助加快批核文件,才得以迅速運抵回港。
小組曾接受災難應變訓練
七月到德國協助火車持斧斬人事件四名受傷港人的高級入境事務主任湯敬軒亦表示,中國駐德國使領館人員多次探望傷者,積極聯繫安排四人送到同一間醫院,一直敦促德方全力救援。而於八月北海道有港人小童去世的車禍中,中國駐札幌領事館人員一直探望及照顧家人,以及協助將遺體送返香港,「原來遺體要運去東京先再返到香港,這是我們不知,是領事館才知道。」
「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現時有23名成員,全部受過紅十字會急救訓練、災難應變、心理輔導等訓練,另有為數約500人曾受訓的後備支援隊伍,日常於不同崗位工作,有需要時才抽調出勤,外派時會由一名小組成員帶隊,再加兩至三名借調成員隨行。由於成員不時要協助家屬認屍及安撫,返港後獲安排會見心理醫生。小組自2005年成立以來,累計接獲2.4萬宗求助個案,近年動員最多的一次事件是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
區嘉宏透露,正在檢討部門人手,適當時向政府爭取增加資源,適時開辦訓練課程供部門其他充滿使命感的同事參加。
區嘉宏慨嘆,今年暑假事故特別多,提醒有意「自駕遊」的港人,出發前應了解當地交通法例和駕駛習慣,如左軚車或右軚車,行中間線到路口轉左或轉右等等,如參與工作假期,應注意購買保險的範圍,不要只買一般旅遊保險,並呼籲應填寫特區護照尾頁的應急資料,方便當地人員透過入境處聯繫在港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