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議員為民實幹方可支持\高松傑

時間:2016-09-22 03:15:28來源:大公網

  圖:2016立法會選舉累積投票率約58%\資料圖片

  2016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在月初舉行,結果已塵埃落定,約有220萬人投票,累積投票率約58%,創出歷史新高。非建制派意外取得了29個議席。今屆選舉的其中一個特點,就是在某某民調中一直穩佔高位的中間派議員,到最後也意外落馬,不論建制派和「泛民」派,均有資深議員連任失敗。建制派仍然佔據絕對優勢,依舊主導議會;第二,傳統「泛民」派選票卻被瓜分、席位被激進「本土」派搶走了。

  筆者早前在多篇文章也提過傳統「泛民」派均不會獲選民支持,結果證實了此預測。「本土派」根本沒有往績,甚至連社會經驗也沒有,缺實踐經驗。他們可以當選,靠的是年輕人的「新鮮感」,尤其是一大批「首投族」的「年輕人」,被這批候選人的極端與激進的言行「出位」所感動。

  令筆者最失望及氣憤的是,一位候任「本土」派議員,未上任便已自我「製造」出連串新聞,又說有家歸不得、全家受威脅,又說性命難保,行事高調得風頭比任何一位議員亦有過之而無不及,不斷的炒作又拿不出任何具體證據確實令人生厭。筆者借一位傳統「泛民」派議員的話:「未做議員先做政棍」。競選時說到自己天不怕地不怕,過往如何「誓死保衛」等。現在卻貪生怕死,自我「製造」新聞的行為。筆者建議他應規劃好自己參選時的政綱如何實行,用心做好議員工作,不是天天借題做show,對民生根本沒有改變,只會令社會更分化。

  選舉中「新舊交替」是難免的,筆者也贊成給予年輕人一個機會。建議「本土」派幾位作為「民意代表」的立法會議員,應放下抗爭的心態,以「三不」的態度(不「為反而反」,不「為抗而抗」,不「為做而做」)合力着眼發展經濟、民生事項,為香港前途而努力才是正確之路。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