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八月中至九月初,幼稚園、小學、中學、專上院校等陸續開學。清早繁忙的街道上又見到這群年輕的未來社會主人在趕上課,空氣中增添了活力。
教育是建立社會的基石,而開學是接受教育、尋找知識的開始。自古各地的人都視開學為人生大事。不同地方的開學習俗雖不盡同但意義相近。筆者憶起幼稚園開學那天,外祖母把兩顆熟雞蛋、一把木尺和五顏六色的糖果放在小書包內,希望筆者有好開始,學習順利,將來有田有地。
筆者也曾見有幼稚園小朋友的背包綁上了紅繩繫着的芹菜和蔥,這個取諧音寓意孩子讀書勤力又聰明的傳統,或許有人認為愚昧,卻是為人父母者最大的期盼。年紀小的學生多未懂自理,買課本文具訂校服看通告安排飯餐等事情,足令緊張的家長們頻撲一番。開學事項準備妥當而仍未放心的父母們,為孩子初次接觸陌生的校園出現焦慮哭泣而顯得尷尬苦惱。懶床的學生,開學是件苦差。
昔日為貪睡發夢,今日為手機電玩,經年日夜顛倒成了常態,上堂難免烏眉瞌睡、聽課收不到音。先進科技是神來之手又是惡魔之爪,沉迷網聊遊戲,當中的快樂痛苦,得失自知。為考試而讀書的學生,未開學先補習,考試如定斷前途生死的關卡,自家炮製無限焦慮的困局,多由於父母對孩子有高期望和必勝的觀念。不少家長把子女擠進名校跟徑賽的起跑線扯上關係,這個莫名其妙的幻想實在可悲!
筆者覺得最有趣的是那些作風低調、成績平平、怎也看不穿其特出之處的學生。開學對他們而言是日常生活,平常心處事可以少些壓力多些安靜。精神和身體健康才是成功關鍵而絕非學業成績;事實上,社會佔大多數的一群,也就是最平凡的一群。開學在每位學生的心中,都有不一樣的解讀、不盡同的感受。無論如何,校園生涯那只有十多次的開學日,在長大成人後的日子裏再也找不着。
集仁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