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中國教育開支雖有增長,但與國力相當國家相比仍較低 資料圖片
上周看到一條新聞,令我心裏十分難受,久久不能平靜。甘肅省一位年輕母親殺死四個孩子後,自殺身亡,之後丈夫也隨之自殺身亡。一家六口生命就這樣消逝。據新聞報道,這個家庭夫妻兩人都出去打過工,有孩子後返回老家,但一家子住在一間10平米左右屬於危房的土建房裏,孩子們連穿的衣服都沒有。顯然,這家子是被貧窮逼上了絕路。
中國政府在20世紀後期至今,解決了上億人貧困溫飽問題,可喜可敬。而隨着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推進,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積極變化。國家愈來愈強大,在世界舞台上昂首挺胸也是令中國人驕傲的事情。當今在大城市裏,大多數人衣食不愁,在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之中過上了體面的生活。與此同時,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邊遠山區,尚有七、八千萬農民未能擺脫貧窮,仍有不少人在物質生活拮据艱難,精神生活十分貧乏,有病無錢醫治中煎熬。
當然,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化解三尺之冰亦非一日之功。中國農村貧困問題歷史形成,涉及許多方面;扶貧工作需要政府和民間長期攜手努力去改善。儘管這些年政府和社會採取了不少措施,做了許多工作,也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扶貧工作仍有不少漏洞和薄弱環節。其中,有兩方面工作需要引起更大重視:一是給貧困地區提供更多擁有造血功能項目,如在農村發展規模經營,擺脫小農運作模式,逐步提高農業效率;打造一批農產品加工業、有機食品產業、手工製品產業、生態旅遊,以及適合農村的各種服務行業等,以幫助農民就業、增加收入,持久脫貧。二是各級政府需要加大對教育事業,尤其是中小學和幼兒園教育資金投入,並切實往最需要幫助的農村人群傾斜。
教育是改變命運有效途徑
我們常說,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最有效途徑和方法,但中國教育開支雖然有所增長,但還是僅佔國內生產總值(GDP)4%,在全球範圍與國力相當國家中相比較低。在目前國力允許情況下,政府應大大提高教育開支比例,而且把教育資源傾斜到最需要幫助的農村人群。
從一些專家學者調查研究報告和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來看,目前中國教育資源投入還是傾斜於城市和高校。政府應把資源傾斜於中小學和幼兒園教育,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學校。而在農村教育事業中,學校校舍和教學設備等固然有待於改善提高,但更迫切需要改善提高的是農村學校師資隊伍處境、整體素質和穩定性,幫助長期以代課教師身份領取低薪執教的大批教師,通過進修提升等轉正,提高教學業務能力,並不斷補充受到相應師範教育的新人。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教育投入,大幅提升農村教師隊伍薪水,改善他們工作和生活條件,讓他們過上有尊嚴生活。這樣才能吸引優秀人才充實農村教師隊伍,並留住相對穩定團隊,從根本上改善農村地區教師隊伍結構和整體素質。我想,倘能如此,便是農村地區教師和孩子們福音,是給予農村教師們最好的教師節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