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電騙誘苦主內地開戶掠款

時間:2016-09-15 03:15:24來源:大公網

  圖: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譚威信(中)講述電話騙案情況   大公報記者陳卓康攝

  冒認內地官員的電騙黨招數層出不窮,過去一星期最少七名男女上當,損失接近一千萬元,今年首八個月損失總額超過一億元。香港警方發現,自稱內地執法人員的騙陡變招,改為哄騙事主自行上深圳開戶口,匯款存入新戶口後交出帳號。五至八月有七人被騙超過800萬元。另外,自三月起出現的假扮入境處人員的電話騙案,沉寂兩個月後到上月再度襲港,至今已有最少17人被騙逾千萬元。

  大公報突發組、記者陳卓康

  警方表示,今年一至八月有241宗「假冒內地官員」案件,其中149宗錄得損失,總金額達到1億1035萬港元,數目雖然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944宗,但近月有回升跡象,由六月的三宗,回升至七月的17宗及八月的48宗,其中一名事主於七至九月前後被騙去340萬元。今年首八個月全部「電話騙案」共有559宗,較去年同期2558宗大減78%,假冒內地官員手法佔其中43%,是最主要的手法。

  索取銀行密碼提清戶口

  專責調查電騙案的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譚威信表示,最近發現有騙徒誘騙受害人到內地開新的內地銀行帳戶,以匯款形式把金錢匯入該新戶口,藉此減少受害人的懷疑,騙徒同時向受害人索取大量個人資料,包括該銀行戶口密碼,待受害人匯款後,隨即將錢轉走,今年五月至八月共有七宗案件涉及此新手法,涉及損失約804萬元。

  另外,近月不少市民接獲假扮入境處職員的電話錄音來電,聲稱事主尚未領取由入境處發出的郵件或簽證,通話繼而轉駁至其他騙徒接聽,騙徒訛稱事主身份被盜,用作於內地郵寄違禁品或製造假護照,或觸犯了其他嚴重內地法例,並已向事主發出通緝令,要求轉移一筆款項到內地戶口作「保證金」或「資產審查」。警方稱,由一月至八月共有27宗,其中16宗事主被騙共959萬元,單是八月已錄得八宗,損失77.8萬元,於今月初再增一宗,報稱損失391萬元。

  假網站載通緝令嚇事主

  譚威信形容,騙徒手法萬變不離其宗,仍是先冒充官員或速遞公司職員,指事主涉及犯罪或身份遭冒認,要求繳付「保證金」以證清白,並供出帳戶資料及密碼。為增加騙局的可信性,騙徒會指示事主登入虛假的內地執法機關網站,讓事主看到附有自己照片及姓名的通緝令。部分案件騙徒更會以傳真方式或網絡通訊程式向事主發送虛假的通緝令。譚威信更稱,個別事主連中兩種新招,即先被假入境處電話所騙,再遇上自稱是「公安」騙徒,自行到深圳開戶口及交出帳號招致損失。

  警方提醒,香港入境處早前已發表聲明,強調不會以預錄語音形式致電市民,內地執法人員亦絕不會透過電話或於網上要求市民交出個人理財帳戶密碼,或交出款項以證清白,亦不會在網上發布通緝令。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